管清友: 审计署审计地方债务,属于正常审计,也是落实总理视察时的要求,没必要过度解读。摸清家底,很有必要。地方债务有风险,但过分渲染风险也不客观。全部停掉项目的说法不科学,也不可能,一刀切风险更大。融资平台会管得严格,也是为符合条件的地方发债做准备。有保有控,逐渐释放风险,才是理性选择。 白明: 中国地方政府即使资不抵债,也不可能破产,中央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但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只应当是“低保”性质的,满足城市运转的最低需求,如政府工作人员的最基本工资(没有奖金)和最低限度办公经费(不养小轿车,外出办事只能够乘坐公交),而城市的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应该由中央政府兜底。 刘煜辉: 我们讲的错配风险应该是指全社会,而非银行。从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看,负债端久期明显变短,这是因为近年来以票据+非银的银行影子业务规模迅速地膨胀;资产端却明显变长,基建+地产。银行体系又用更短的不稳定的负债(同业+理财)去对应票据+非银(即非标)或者债券,加剧了错配。 李佐军: 近日银行间拆借利率重新上升,部分银行提高抵押贷款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取消房贷优惠,说明“钱荒”还未走远。为何“钱荒”反复来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制度和模式导致经济整体效率下降,政府干预经济过多,资金被配置到不合理地方。 苏培科: 现在很多人将“盘活货币存量”解释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实际这是一种歪解,这是货币加大杠杆的行为而非去杠杆,现在金融系统的问题是存量资金已被严重错配,资产质量存在严重隐患,如果不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不提高金融资产的质量,将“有毒资产”贸然证券化,将风险全部转嫁给投资者,这既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道德的。况且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放大货币的实际需求和加速货币流转速度,并非将钱用在刀刃上的盘活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