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如何做到基业长青?如何做到永续经营?无数企业家都在探索其中的奥秘,并摸索实践着。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以下简称“常熟开关”)的退休退股机制,或许从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常熟开关以创新闻名业内,在20年时间里,从一个需要借钱发工资的困难企业,一跃发展成为年利税达6.5亿元的行业翘楚。在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的同时,常熟开关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永续发展的问题。
常熟开关前董事长唐春潮带领着常熟开关逐渐做大做强,历经市场更迭,他知晓资本和股权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唐春潮认为,除了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何让员工当家作主,才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命题。于是他大胆做出尝试,打破股份“终身制”,破解公司决策层更新换代瓶颈,这个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具有示范意义的举措,让企业员工获得公平发展环境,让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走上永续发展之路。“退休退股的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企业在几次改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形成的。”谈到“退休退股,实现股权有序流转”的话题,带领企业一路成长的唐春潮感慨万千。
股权改革后的浴火重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股份制改革是那个时候很多国企尝试的改革之路。常熟开关同样经历股份制的洗礼,从濒临倒闭到浴火重生,在常熟市地税纳税额连续十年夺冠。1998年企业进行第一次改制,改制后职工股占80%,国有股占20%。2000年,公司再次改制,国有股全部退出,转让给企业经营层及部分骨干。2004年根据政府要求,将工会持股转让给自然人持股,实行股权相对集中,常熟开关召开员工大会通过了这次改制,员工除去分红后又获得13万元股份清算收入。2005年,在唐春潮的主持下,为照顾普通员工的利益,常熟开关再一次增资扩股,普通员工可通过委托出资的方式挂靠在自然人股东名下,常熟开关再度实现了全员出资。2008年,唐春潮经过慎重思考,为让当地政府分享常熟开关快速增长的经营成果,以及缩小管理层与一般员工的收入差距,将自然人股东的1/3(占注册资本的20%)转让给地方国有企业,重新引入了20%的国有股。这一次次的股权改革,是常熟开关在股份制度改革上的不断探索,也催生了一个制度逐渐健全的现代企业。
股份也退休的创新
唐春潮主导了常熟开关的多次改制:国有股份的退出与再次进入,满足全员持股,满足管理层持股等。企业在发展,改制的路没有结束。唐春潮发现历次改制之后,实现了相对公平,可是股份并没有“流转”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常熟开关目前有39名自然人股东,数年之后股东会退休,他们手中的股份却不会“退休”,公司决策权仍然集中在这些股东或者他们的继承人手里,常熟开关又退步到了“铁饭碗”时代,此种情况不利于常熟开关良性发展。2010年6月,唐春潮根据《公司法》第72条规定,逐一说服38个股东,股东退休时股份全部退出。股东大会表决时,只有一人投了反对票,但事后也在相关文件上签了字,退休退股的公司章程就此确立。为了起到表率作用,唐春潮在2010年底正式退休,转让了自己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
退休退股,实现有序流转
常熟开关的公司章程规定,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退休股东退出的股份要实现有序流转,要流转到那些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手里,也要兼顾新进员工的利益。目前常熟开关1600多名员工,除了进厂不满一年或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外,全部持有公司股份。退休股东退出的股份,还要向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倾斜,将优秀的管理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吸引到自然人股东队伍中。通过10个方面的具体考核,优秀人才获得提名后,经2/3以上股权表决同意就能进入股东会,成为自然人股东,这样就形成了没有门槛的上升通道。
唐春潮用十几年的时间,对常熟开关进行了多次改制,形成了股份有序流转机制,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尝试。究竟什么样的改革机制才适合现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手中利器,现在还缺少一个正确答案,不过常熟开关前董事长唐春潮的股份制改革思维,无疑会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