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各种荣誉,光是‘国’字头的,我们就拿了10个左右。”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委书记曾健自豪地说。 “每年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我们的工作就是安排‘植竹造林’,干部群众一起参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曾健告诉记者,经过一届又一届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长宁的竹林面积已由当初的10多万亩发展到现在的70多万亩,成为目前世界上竹林面积最大、竹品种最多的区域,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53.8%,蜀南竹海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是长宁县党政领导始终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曾健坦言,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方式粗放、经济质量不高仍是长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既要转变发展方式,又要加快发展速度,在“转”与“赶”的双重压力下,长宁坚持发挥生态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统揽、导向和驱动作用,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护好长宁赖以生存发展的绿水青山,又加快发展速度,全力打造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推动长宁全力驶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从蜀南竹海里蜿蜒流出的淯江,既是滋养几十万长宁人的母亲河,又是长宁加快发展的主动脉。顺流而下,各个乡镇和全县工业集中区次第展开。长宁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宜人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竹林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为长宁加快发展生态经济蓄积了强大后劲。截至目前,通过大力延伸竹林产业链条,长宁经济发展水平已位居宜宾市各区县前列,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长宁始终坚守生态本底。在长宁工业集中发展区,所有进场企业都要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价。园区一名负责项目运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的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采集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处理过的未达标污水,进行再处理直至符合排放标准。“曾有一家大型造纸企业想要落户园区,但是考虑到环境容量不够,我们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位工作人员说。 在这样的坚守中,竹林资源异常丰富的长宁,下决心将现存最后一家造纸企业迁出,原址兴建居民住宅小区。昔日脏乱差的“碧玉溪”,现在成了穿城而过的“绿丝带”。长宁县城镇管理局局长周小雨告诉记者,几十年的坚持,长宁老百姓已养成呵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主流。 在碧玉溪边的一处市民休闲广场,一位正在河边散步的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城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空气很干净,地上很难见到一个烟头、一片废纸。据长宁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早些年,因为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碧玉溪又脏又臭,后来,县里下定决心治理,沿河道两侧建设排污管线,水污分离封闭运行。记者下到河边,虽然刚下过大雨,河水还有点浑,但是闻起来毫无异味。 据了解,继两度获评国家卫生县城之后,长宁又全体总动员,全域推进健康县城创建。“我们力争尽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全面检查验收,成为国内首个健康县城,并为国家健康县城规范的制定出台,提供来自长宁的实践样本。”曾健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