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业以其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而闻名世界,当地农民经济富裕,社会地位较高,城乡差别日益模糊。记者调研发现,荷兰政府并不鼓励发展乡村工业,而是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依托城市发展乡村集群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
现代化农业是城乡均衡发展的引擎
现代化农业不仅意味着生产机械化以及高科技应用,更意味着整个产业的现代化。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雅普·普斯特认为,现代化农业的含义应该是:首先,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农产品;第二,采用现代科技;第三,尽可能降低成本,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这不仅适用于农业生产本身,而且适用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因为最终农业方面的竞争并不仅仪是农产品的竞争,它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如果荷兰想要与法国或者德国的农业竞争,我们就必须做好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
“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引擎。”荷兰兰辛格兰市市长范弗利特在谈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验时告诉记者,从土地角度来说,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务件和生态环境;从劳动力角度来说,政府一方面加强农业技术科研以及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资全角度来说,除了正常的市政建设资金之外,荷兰有一种特别的贷款保障体系,即政府做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担保人。如果农民最终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政府负责还贷。这样银行可以更放心地发放贷款给农民,而农民则更容易获得资金发展自己的农场。
现代化农业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这必然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一旦农民有了好的收入,他们就能建更好的房子,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有钱投资扩大自己的生产。而这一切又将进一步增加其收入,形成良性循环。”范弗利特说。
依托城市发展乡村集群经济
“荷兰也曾有过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但其广度与深度无法与中国酌情况相提并论。”范弗利特说:“对荷兰而言,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办法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划。首先是确定一批重点城市,然后在这些城市周围定点设立乡村。这些乡村首先可以为周围大城市提供所需,并慢慢让自己也得到繁荣发展。”
荷兰政府并没有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乡村工业,或者将农业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向乡村集中。许多农业集群经济的产生是一个由生产力提高、地域条件自然带动形成的过程。“过去的荷兰,确实几乎每个村落都会有自己的奶制品加工厂或运输公司等。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这些公司大多数走向了兼并或破产。最后在荷兰全国只剩下很少的几家奶制品加工厂,也就是说,农业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也在不断规模化,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所以,乡村就业机会的创造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工业或者服务业的。普斯特说。
在荷兰,作为产业链初始端的农民不断走向产业链终端,即消费者一端。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合作社发挥了很大作用。以荷兰最大的农业合作社弗里斯兰坎皮纳为例,该国几乎90%的奶农都是它的成员,它有自己的奶加工厂和各类品牌产品,并有专门岛市场营销部门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农民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到基础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分享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利润。
在大城市周边规划发展卫星城市
荷兰政府有意识地避免中心城市过度膨胀,于是采取在大城市周边发展卫星城市的做法。“比如,当阿姆斯特丹过分拥挤、资源过分集中时,政府就有意识地在其周边建立了阿尔梅尔这样的卫星城市。同样,在海牙附近建立有苏特梅尔,在乌特勒支附近建立有豪腾。卫星城市一方面缓解大城市的负载压力,另一方面也惠及周边农村地区,避免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普斯特说。
兰辛格兰市虽然被荷兰当地人看作乡村,但其实这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者只有25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5%。这里总共有3000家企业,其中包括各种与农业并不相关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旁。
范弗利特和普斯特都谈到,中国农民多,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即便中国的农户减少90%,他们的耕地面积还是相对较小的。”如何整理土地、扩大生产面积将是中国政府在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很大挑战。
但中国目前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范弗利特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要把握好速度。我们在荷兰搞农业机械化,劳动力成本高是一个重要因素,只好将一些事情交给机器去做。”他认为,中国需要在人工成本与机械化成本以及市场竞争力找到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