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家民航总局下半年将在全行业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延误后航空公司服务不到位、乘客上机等候时间过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治理。近年来,航班延误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引起的冲突屡有发生。 诚然,航班因雷雨天气等不可抗力延误在所难免,不过乘客和航空公司的冲突却可以避免。 实践表明,航空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不尊重乘客的知情权,挤牙膏式的信息披露,往往是导致航班延误冲突的首要原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乘客作为享受航空运输服务的消费者应当享有法定的消费者知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此外,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误期间对乘客安置和经济赔偿不当,也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原因。航空公司应增强服务意识,及时进行妥善安置。 再次,航班正点率持续下降,航班延误频繁发生,也暴露了空中交通指挥能力和效率的不足。如何有效提高空管系统的空中交通指挥能力,应是民航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治理航班延误乱象,还得有赖于加快民航系统改革。国务院颁布的《民航机场管理条例》明晰了机场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公益属性,但机场的公共服务属性往往被盈利的经济属性遮蔽,地方政府对机场的考核指标往往是盈利。 航班延误乱象折射出民航体制之弊,迫切需要的是改革空域管理制度,在和平时期最大限度地把天空“用于民”,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民航管理部门应当将航班正点率纳入对各航空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以航班正点率、乘客投诉率为基础的航空公司信用评价体系,让乘客对民航服务包括航班正点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不是单纯以经济效益论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