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不发达,但很适合办医院,我此行正是为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在贵阳开办肾病或眼科的专科医院。”正在贵阳召开的“首届筑台两地医药卫生交流会”上,53岁的台湾医学博士李黎铭对记者说。 6月21日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规定,台湾业者可以在大陆以合资、合作或独资形式设立医院,可在大陆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设立独资医院。而此前,ECFA协议中明确的台商台胞可以举办独资医院的只有江苏、海南、广东、福建和上海5省市。 协议刚刚签订半个月,地处偏远山区的贵州省会贵阳市便迎来了近30名台湾医院投资者、医学专家,其中不少人都是前来大陆西部“抢滩”寻觅商机的。 李黎铭曾在日本、台湾开办医院多年,2006年开始,他先后在上海、重庆投资创办眼耳鼻喉科医院或眼科门诊,现在,他将目光投向了偏远的贵州“台湾有专业的人才、技术,但病源太少,而贵州的病源市场潜力很大,医疗资源尚不足,双方很有互补性。” 他举例说,根据相关发病率计算,台湾大约有6.8万名病人需要“洗肾”,而贵州由于民间烧煤等缘故,肾脏疾病发病率更高,但当地医疗机构、设备还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内地的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仅有的优质医疗资源也集中在大城市的少数大医院。在贵州这样的西部偏远省份,优质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更加明显。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国内地每千人口中,城市的病床数是农村的两倍多,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是农村的2.3倍。从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婴儿的死亡率和孕妇死亡率比沿海地区高出三倍。 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内地发展民营医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向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医疗改革目标之一。 据原卫生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已有北京宝岛妇产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等22家台资及两岸合资医院在大陆开设。但是,目前在大陆开办的台资及两岸合资医院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约有2000个床位。 “我们鼓励台资机构到边远地区去投资合办医院,为那里的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国家卫生部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立基曾这样向媒体表示。 逾13亿人口,全球第五大药品市场,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不断旺盛的医疗需求,对于台湾医院投资人而言,大陆市场的诱惑不言而喻。 目前,大陆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一旦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医药消费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拐点”。 2002年,中国阳明眼科医院医疗集团董事长邱群伦进入大陆市场发展,目前在湖北、辽宁、贵州等均有眼科方面的投资“过去我们台商搞投资,眼睛只盯着北上广,可是那里的医疗资源已经过剩了,现在台商的机会在西部。” 与此同时,一些台湾医药界人士也认为,要吸引更多台商来大陆投资兴办医院,还需破除民办与公办在医保、税负等方面的不公平竞争环境。 据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内地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同时,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 “台湾与大陆语言相同、文化相近,管理经营相对适于当地化,加上台商在大陆布局多年,方便台湾业者进军大陆医疗市场。”台湾高雄市家庭保健协会理事长陈进南说:“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开放,未来台湾医院投资人在大陆的商机相当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