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当前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这是中央政府近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意义深远的一步“好棋”。
财政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投入的每一分钱是不是去了该去的领域,好钢是不是用在了“刀刃”上。不然,财政投入再多,也只会造成资金闲置或浪费,甚至诱发经济社会问题。在坚持积极财政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此次国务院会议强调要把“沉睡”的资金挖出来,这体现了决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此举意义更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国务院会议指出,要把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这样的民生工程,用于新能源、环保这样的新兴产业等。一直以来,这些领域和环节资金相对紧缺,但同时又是“乘数效应”最易放大之处,把“挖”出来的钱投到这些领域和环节,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而且还能释放巨大内需潜力,助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盘活存量资金,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并不是要打民生的“主意”,不会压缩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和支持。恰恰相反,会议强调指出要坚决把扶贫、社保资金等群众的“保命钱”看住。而是要从政府身上“动刀”,以实现“开源节流”。此次国务院会议明确要求各级机关要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通过这些举措,无疑可以进一步促进政府工作作风转变,并有效提升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和公信力,一举而多得。
当前我国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基本面良好,但个别领域和环节也存在一些挤占挪用、“跑冒滴漏”、资金闲置等现象。国务院会议之后,各地各部门要对照会议要求,坚决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积极盘活存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性,充分把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把中央的这步“好棋”真正“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