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资金用于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要进一步盘活存量,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面对当前存在的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层层积淀等情况,国务院常务会强调,“要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
“沉睡”资金不仅需要管理好、“引流”好,还需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要压缩一般性投资,把钱用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刀刃”上。
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前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棚户区改造,这不但能实现百姓改善生活的盼头,而且能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这不仅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业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消费。四是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等等。
新一届政府已多次提出“盘活存量资金”:6月8日,李克强总理要求“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这是为什么?因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新一届政府意识到,依靠以往的货币“放水”与外部“刺激”已经无法为继。只有去杠杆、压债务、炼内功、盘活存量,才能让资金高效地转起来,才能引导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才能恢复经济结构平衡,才能实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