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制" 中欧贸易战或一触即发
|
|
|
2013-06-29 作者:环球网 来源:记者 崔李李
|
|
|
|
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本月初,欧盟宣布对进入欧盟的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中国商务部立即表示坚决反对,并决定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虽然商务部发言人称调查不是一种报复行为,但明眼人能看出,这种迅即的反应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一时间,在媒体的渲染下,仿佛“太阳能要烤葡萄酒”,中欧商贸关系一下子有了火药味,一场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 事实上,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可怕。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与欧洲虽然在各自的贸易立场上非常坚决,但落到具体行动上,都算得上小心谨慎。 从头来说,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一直有意见。在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崛起之前,德国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壮大,市场份额一下子成了世界第一。大量相对廉价的光伏产品被销售到欧洲各国,引起了相关利益人士的不满。到2012年7月,一家德国公司对欧盟提出了申诉,要求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由此至今的近一年时间里,中国的企业就一直在承受各种关于倾销的指责和麻烦。 不过,相对于最初的咄咄逼人,现在出炉的初裁结果相对“温柔”很多。毕竟,现在欧盟提出的反倾销税率只有11.8%,远远低于许多中国企业的估计,也让那些有实力的企业松了一口气。当然,这与近期李克强总理出访欧洲所做的努力有很大关系。出访中,李克强以灵活的方式强调了对中国出口产品权益的保护。欧洲很多国家从与中国长远贸易关系角度出发,也不愿意在光伏问题上为难中国。虽然由于制度规定,欧洲各国无法干预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裁决,但它们无形之中已经给欧盟委员会施加了压力。 另一方面,面对欧盟的决定,中国的反应虽然针锋相对,但也充满了技巧。中国没有对欧洲出口中国最重要的产品飞机、医疗器械等开刀,而是选择了葡萄酒。这是因为,相对于那些高科技附加值产品,葡萄酒在两国贸易中分量相对较轻。但是,由于葡萄酒的特殊性,又使中国足以通过对酒的态度来传达对贸易的态度。 根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2012年欧洲葡萄酒占据了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69﹪的份额,中国从欧洲进口葡萄酒的总金额接近10亿美元。相对于去年欧盟对中国高达2120亿美元的出口额,这10亿美元不多,但中国是欧盟葡萄酒最主要的出口国,而葡萄酒又是法国等欧盟国家最有名的出口产品之一,因此,一旦贸易战升级,中国对欧洲葡萄酒的制裁可以在不伤害整体贸易关系的同时,给对方美誉产品的对华出口造成极大影响。 同时,欧盟的葡萄酒商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欧盟施加压力。尽管欧洲葡萄酒在中国名气大、销路好,但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的葡萄酒商也在争夺中国市场。一旦获得更大的价格优势,其他国家的产品很可能侵蚀欧洲国家在华的领地。 从更深的角度看,几乎所有的贸易战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对于欧盟来说,中国光伏产业链为欧盟国家提供了数十万的就业岗位,一旦真被高税率拒之门外,这几十万人肯定会受到影响。更不用说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可以直接让欧洲消费者得到实惠,一旦增税,消费者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对中国也一样。提高欧洲葡萄酒税率,会使其价格上涨,而国内的葡萄酒企业也未必能从中长远受益。缺少了优质产品的竞争,国内葡萄酒也很可能失去提高自身品质的动力。 由此可见,这次基本上是一场理智的、有礼有节的贸易争斗。目前还难以看到这场贸易争执演变成大规模贸易战的可能性。实际上,身陷经济危机的欧盟虽然会在某些利益方面和中国产生冲突,但它现在更需要拥有强大经济动力的中国的帮助。在可以看见的范围内,双方的合作肯定要远远大于斗争。 因此,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此次欧盟11.8%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将在8月6日到期,反倾销的仲裁结果将在12月出炉。在此之前,只要双方坐下来理性协商,相信不会让这一事件再次升级。果真如此的话,中国的产品欧洲还得继续用,而来自欧洲的空客我们也要照坐,葡萄酒也要照喝。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