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案第二轮价格谈判已经展开。在上周五第27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后,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透露,中欧就光伏争端已在价格承诺大的解决框架上达成一致,目前欧方代表正在和中国商务部、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就具体的技术问题进行谈判。中方也表示,目前的技术谈判是积极的,希望在接下来的磋商中,争取早日达成利益均衡、合理合规、双方均可接受的价格承诺协议。 然而,“积极”并不代表中欧光伏争端未来走向乐观。这个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的中欧贸易摩擦案件,已经演变成双方在经贸全领域的博弈。而在剩下的一个多月缓冲期内能否达成一致,决定了能否为中国光伏企业扛住悬在头顶上的平均47.6%的高税率。 这无疑是一场硬仗。首先从技术层面讲,双方分歧较大争议较多,即便在认同价格承诺大方案的框架下,依然涉及非常多的细节。具体而言,价格承诺包括价格、数量、价格+数量几种方案,欧方欲在价格和数量上双重设限,而我方则不愿谈数量限制。此外,提价的具体幅度和提价的基期等均须达成一致。在此过程中,中国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光伏企业的利益要协调,中方与欧方的利益也要协调,还要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在接下来40来天的时间内达成方案,难度可想而知。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欧委会强硬的态度和势在必得的决心,将是磋商中的最大阻碍。可以说,欧委会此轮下的赌注太大。初裁前成员国投票中的失利,以及中方对欧葡萄酒双反的反制,都让欧委会感到颜面扫地。为了挽回面子,更是为了保证在欧盟国家中的独立地位和威信,欧委会还推动对华通信设备自主立案调查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行动计划。借摩擦案提高要价,直指中国市场体制核心,才是其真实目的。而明年将任期届满的德古赫特,也为了捞取个人资本而将对华强硬路线走到底,由他力推的光伏征税等计划的成败可能直接影响其仕途。由此判断,接下来的谈判中,欧委会做出较大让步的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欧盟内部依然存在不同意见。虽然在初裁前的投票中,18个成员国选择反对征税,但大多数成员国既想站在欧委会一边施压中国以在未来市场开放中得到好处,又不想得罪中国和其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希望在对华贸易投资中获益。这样的摇摆心态,从此前投票中的一波三折可见一斑。在未来关于反补贴初裁以及反倾销终裁等投票中,这些国家如何“站队”依然具有不确定性。 欧盟贸易保护的大锤已经举起,但还未到落锤定音之时。目前形势紧迫且不乐观,在有限时间内,我们还是要尽早打出手中的牌,在汽车、多晶硅、钢铁等领域有理有利地针锋相对,并适时考虑将欧盟的无理做法上诉至WTO,以争取在光伏较量中尽可能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