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推诿2100万骗补责任遭质疑
2013-06-27   作者:方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分享到:
【字号
    格力、TCL、格兰仕、长虹、美的、长岭、乐华、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共计9061.84万元,骗补金额分别为2157.76万元、1830.88万元、1779.4万元、981.78万元、118.3万元、2093万元、63万元、37.72万元。

  这是审计署6月20日披露的“2013年第25号公告: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的数据。

  6月25日,格力电器向媒体发布澄清说明,否认企业存在骗补行为,称违规获取补贴金主要因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所致。

  与此同时,长虹于25日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接受此次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并称,长虹对此事给予了高度关注,会积极配合相关审计工作,做好相应整改,加强后期企业管理工作。

  问题企业态度各异

  审计署在报告中对各个企业使用了诸如“套取”、“骗取”、“违规”等不同的字眼

  6月25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部一名工作人员就到底是哪一个环节被最终认定为涉及骗补的问题表示:“销售渠道本身比较复杂,从厂家这边到经销商,且经销商可能分多个级别,然后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经销商到底是怎么处理的,怎么卖给消费者的,都可能涉及到不正规的操作,因此,不光是厂家的问题。”

  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也对长虹存在审计署所指的骗补行为做了肯定答复。

  “我没有管经营,很难表达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刘海中说,“我现在可以说的就是,企业积极配合审计署,加强内部管理,积极跟审计署沟通交流,按照他们的要求加强整改。”

  相较长虹目前难清楚指出具体出问题的环节,格力则在澄清说明中做了详细解释。据报道,格力表示,从2009年6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第一次节能惠民政策执行期间,格力实际销售出货2214万套节能空调,申报1755万套空调的节能补贴,有459万套已销售节能空调没有获得补贴,原因包括:一是第一次补贴政策结束后,因支持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的原因,主动放弃150万套的补贴申请,涉及资金近6亿元;二是部分已销售空调尚不符合补贴标准,没有申报。

  格力认为,审计署检查结果所指违规获得2157.76万元补贴,主要原因是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不严谨所致,问题数据占公司总推广数据的比例不到0.5%。

  媒体援引格力的说法称,格力坦言“对经销商管理环节存在疏漏”。具体细节是,节能补贴数据由终端经销商填写销售时间、安装时间地点及用户资料,汇总到公司统一申请补贴。申报数据信息由格力电器近十万经销商网点填写,在申报系统中网点填报的销售、安装日期、用户资料不严谨,出现差错、误差。

  与此同时,格兰仕对此事的回应是,集团采取各级代理商、零售商分销模式,而非在各地设立子公司,对于数据缺乏有效管理。

  6月25日当天,提及遭审计署点名骗补一事,美的空调市场一位负责人以“不能随便跨越相关责任部门接受沟通”以及“正在开会”为由拒绝采访,并表示:“请找国内市场部卢经理,她是美的公关经理,所有采访可以通过她来传递和转达。”本报记者随即致电美的公关经理卢雪华,她说,“没办法代表企业发言,我没有得到授权”。据她透露,可以解答此问题的领导“还在出差”。

  刘海中特别指出,他注意到,审计署在报告中对各个企业使用了诸如“套取”、“骗取”、“违规”等不同的字眼,其中对长虹使用的是“套取”。但究竟这几个字眼有何不同,他说:“要问是谁定的性,这个没研究。”

  据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审计署在报告中对涉及到的各家企业所使用的定性字眼的确有所不同。比如,序列号排在第78家的“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高效节能空调推广项目”,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单位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981.78万元”。而在格力、TCL、美的、格兰仕等企业“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处,均为“项目单位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等字样。

  “套取本身是违规的一种形式,不管讲‘套取’还是‘违规’,指向的都是一个行为,本质都是违反了国家节能补贴的规定。”北京诺恒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邓亮6月26日对记者说。

  专业化评估机制缺失

  “家电企业吃补贴吃出依赖症,突然断奶,就开始做这种手脚”

  “国家财政补贴本来用于促进消费,却被部分企业骗取,后果很严重,这是对公众以及国家政策的愚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宋则6月25日对记者说,“家电企业吃补贴吃出依赖症,突然断奶,就开始做这种手脚,不管企业怎样解释,都难被原谅。”

  宋则表示,能够入围节能惠民政策的家电企业均历经“严格的招标程序”,“真正有资格享受这种补贴待遇的都是中国最好的企业”。最初的政策设计是为了防止个体骗补,现如今却出现“连这点小钱都不放过的大企业”在骗补,他认为,问题企业没有珍惜信誉。

  宋则还认为,出现此次事件,表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失察之责”。

  有观点指出,企业骗补并非新鲜事。“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新的能源技术的导入,都是好事情。但今天因为缺乏专业化的评估机制,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企业很容易利用政府的补贴去套取政策红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6月25日对本报记者说,“政府应当把制度建设好,通过专业化的评估机制,对市场节能减排的效果给予科学评价、合理的资金,否则,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就会利用政府在该领域评估能力的不足,去套取财政资金的补偿。”

  孙立坚认为,骗补行为的发生,虽然反映了企业出现道德风险,但更主要的是政府专业化能力不足。
  政府如何把关政策红利,真正推动产业转型,关键在于,政府发放政策红利时“能否通过第三方科学评估的机构,评估采用节能技术的企业,它们的水平到底达到怎样的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为企业创造的这种商业机会,与以往消费需求不同,这一盈利模式是非市场化的模式,或将助长过度投资。

  “甚至在这种过度投资中,又包装一些节能减排效果很好的工程,这些工程没有通过消费者去检验,而是政府。但政府又缺乏检验产品的能力,因此很容易令‘骗补’成为普遍性问题。尤其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大家赚不到市场的钱就去赚政府的钱。”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说。

  曝光企业骗补情况后,审计署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核把关、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职责,落实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问责机制,严肃查处套取骗取和挤占挪用资金的行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电产业问题专家:世界经济波动推动家电企业全球化 2013-06-25
· 家电企业过度营销成本畸高 赚1元利润需支出3元销售费 2013-06-07
· 家电企业进入使命驱动时代 2013-05-08
· 经济减速期家电企业最需解决需求危机 2013-04-23
· [观点]大数据颠覆家电企业创新模式 2013-03-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