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GPS监控公车情况。记者 陈冀/摄 |
|
三年前,广州市黄埔区为根治公车私用等问题,为公车加装GPS探索公车使用的管理创新。记者回访了解到,在黄埔区,公车私用被有效遏制,公车使用费用大幅下降,干部上下班、参加会议普遍搭乘公共交通。“技术手段容易实现,但革除把公车作为福利的私念却需要勇气。公车可以管好,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广州市黄埔区区委书记陈小钢说。
还公车“公”字本性
记者在黄埔区纪委公车监控办公室里看到,大屏幕和工作人员桌面的电脑同步显示着道路地图和公车行驶路线。任意在屏幕上点击某台公车,用车人信息、行驶轨迹等信息一目了然。在“提示总览”页面上,还可以看到某日全区公务用车状态:出黄埔多少次、超速提示多少次……
广州市黄埔区区委书记陈小钢介绍说,这就是广州市黄埔区从2010年12月开始用科技手段实现的公车管理新模式。目前,全区62个区属单位共计434辆车全部安装GPS车载终端设备。目前这一做法已全面铺开至广州全市范围。
陈小钢说,虽然关于公车使用早有各种明文规定,但在现阶段要通过自律较难实现,“用最公正透明的技术手段形成紧约束,才有可能真正达到目的。”
在相关网络调查中,全区科级以上干部赞成实施卫星定位管理的达到88%,但这项改革还是引来了一些非议,因为长期以来,公车被习惯性地作为“一项的福利待遇”。
在陈小钢看来,“公务用车作为办公设备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工具,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制度约束,逐步树立公职人员的成本意识,走出传统的‘福利观念误区’,还公车公字的本质属性。”
陈小钢说,虽然动了领导干部们习以为常的“福利蛋糕”,但主动进行公车使用管理改革,可以为政府执政能力加分。“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没有解决处理好,我们就会被群众逼到墙角上。公车私用等痼疾,群众深层痛绝、反复反映,尤其在今天社会舆论监督的压力下,问题更容易暴露放大,主动自我改革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公车治理有了技术手段做保障,关键还在于制度落到实处。陈小钢介绍说,黄埔区在例行视频会议上都要通报公车使用情况,而对于顶风作案的违规者绝不手软、敢于碰硬。
有一名正处级干部曾以加班为由,在非公务时间开车去打高尔夫,系统显示报警信息后,纪委介入调查核实,根据相关规定,这位干部被免职处理。此事在黄埔区干部中引起了较大震动。
公车管理创新成效初彰
陈小钢直言,长期以来,公车使用的问题被普遍认为不好管、管不好,但黄埔区经过近3年的实践,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只要措施制度到位,“公车不但能管而且可以管得好”。
据统计,公车管理创新以来,黄埔区公务用车每辆月均行驶里程逐年下降,2012年为935公里,与2010年相比下降近三分之一。今年前两个月,月均行驶里程进一步减少为766公里。今年春节期间,全区仅有15个单位29辆车因工作需要出车,总里程数1269公里,同比下降近五成。
“在过去,一到节假日,公车使用管控困难,有时事后收到千里之外的罚单,才知车跑了那么远。现在一车一卡,超过合理用油量系统会自动报警,跑冒滴漏的漏洞都被封堵上了。”陈小钢说。
尽管近两年油价上涨幅度较大,但黄浦区的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燃油费、路桥费、保险、车辆维修、行车安全奖、租赁等)也随行驶里程数同步减少,2012年为3618.08万元,同比减少约3%。
陈小钢告诉记者,在改革之初,有人质疑“加装GPS会先行增加行政成本”,但实践证明,管理创新节省下来的行政成本远大于加装维护GPS系统的投入成本。据介绍,加装GPS设备一次性投入为160万元,而每年仅投入30万进行维护管理,安装监控系统的成本短时间内就可收回。
陈小钢说,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自从实行公车管理新模式以来,一种清廉之风逐渐形成,搭乘地铁或公交车上下班、参加会议已成为全区很多领导干部的习惯,“这样可以听到真实的市民议论,与群众保持零距离的真实接触。”
深层次改革仍大有可为
陈小钢坦言,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公务用车治理的路径和方式。他认为,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在客观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治理。
一是理性看待公车的作用,在车改中应做好分类。
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对公车的概念有误解,认为公车就是“官车”,是领导干部的专车,认为公车改革就是要减少甚至取消公车。
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公车制度存在的弊端而全盘否定公务用车,而应通过科学管理为公车正名——公车是政府提高效率的工具,关键有效遏止公车私用。陈小钢举例说,黄埔区居民、企业都比较多,没有一定数量的公车支撑,政府行政效率肯定不会高。
二是及时推出全局性的车改方案,鼓励公车管理创新。
陈小钢认为,目前全国提倡厉行节约、倡俭治奢,有关部门宜尽快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公车管理创新。
在保证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引导各地借鉴国内地方试点及国外的成熟经验。
与此同时,应注重加强预算管理,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作用,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
三是货币化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标准精细化、规范化。
对于公车改革货币化的问题,陈小钢认为,推动公车治理,不能简单化地进行“一刀切”式的货币化改革,公车改革货币化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应综合考虑职级、岗位差异、流动性等因素来制订相应的标准。不是建立在科学充分的数据基础上的货币化改革将使公车使用再度陷入“福利化”的陷阱。黄埔区通过安装公车管理监控系统,不仅是为了准确地把握公务用车使用动态、规范公务用车,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的采集、分析,为下一步改革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