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藏高原山水园林型城市
|
访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师存武
|
|
2013-06-26 作者:记者 吕雪莉 张曦/互助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紧紧围绕‘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名城’的城市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东进、南扩、西控、北调、中优’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品位高、个性特、形象美的旅游休闲型、山水园林型、生态宜居型城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师存武说。 互助县地处祁连山南麓,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河北岸,是我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深邃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积淀加上独特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使这里有“中国土族之乡”、“彩虹飞落的地方”、“中国青稞酒之源”等美誉。 据文献资料记载,“互助”县名的由来,是取此地居住的各民族之间要“互助友爱”之寓意。既有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妙独到的含义,更蕴含了我国近现代仁人志士渴望中华民族“互助友爱、团结进步”的民主进步思想。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北方向大约30公里。师存武说,围绕青海省打造东部城市群和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互助县提出了“455”战略,以推动互助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西宁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向南发展,和省会融为一体。到2015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师存武介绍,“4”是指“大、特、新、优”四个方面。大:以大企业、大项目、大招商为抓手,培育发展的新动力;特:以特色种养业、旅游业等特色经济为抓手,创新发展新模式;新:以新园区、新城区、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构建发展新平台;优:以优化发展环境、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为抓手,营造发展新氛围。 “55”是指做到“五个突破”,实现“五个翻番”。努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改善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力求在“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财政一般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城市建成区面积五项指标实现翻番。 围绕上述目标,要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打造“三川相依、三水相连”的山水园林型城市,未来城市水面要达到100平方公里。把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城在山中环抱、市在林中建造、水在城中环绕”的特色景观。同时,抓好城区的改造,打造最具特色的城市,重点放在城中村的改造上。 今后城市发展中要在规划品位上求“高”,依托临近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山有水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宗教文化底蕴,高起点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形象设计规划。 在城市个性上求“特”,注重深化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研究,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严格控制好建筑物风格风貌和色彩搭配,增强公共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精心设计策划城市节点景观小品建设,打造威远古镇的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品牌。 在城市形象上求“美”,依托“三山鼎立、三水横穿”的自然条件和周边优美的田园林地,加强城市绿地水系和城市景观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立体林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高原旅游度假名城,促进城市建设向“宜游、宜商、宜居”发展。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