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重挫5.3%重返“1”时代
专家称短期流动性危机伤及实体经济风险可控
2013-06-25   作者:记者 吴黎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在短期流动性危机下,用“股灾”、“崩盘”来形容24日A股的表现并不为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当日的表态已经彻底打破市场对于政策宽松的预期。在这场主动“挤泡沫”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依靠债务扩张推动增长的方式已不可持续,必须推进经济转型。
  24日,在银行资金面吃紧等利空消息的刺激下,A股低开后一路下挫,上证综指最低下探至1958.40点,收盘报1963.24点,暴跌5.30%,创2009年8月3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收报7588.52点,暴跌6.73%,为2010年11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当天,两市有近200只个股跌停,超过400只个股跌幅在9%以上。金融股和地产股集体杀跌,成为大盘重挫的“元凶”,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保利地产、信达地产、招商地产等跌停。
  市场普遍认为,A股暴跌同央行的表态有关。24日午间,央行网站挂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这份6月17日就下发的文件认为“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强化流动性管理”,“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上述文件表明,央行不会放水,货币环境仍将继续偏紧,倒逼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控制期限错配风险。业内人士分析称,央行的表态彻底打破了市场对于政策放松、增加流动性的预期,这是引发当天股市暴跌的导火索。
  实际上,在经历了上周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之后,银行间资金成本正在大幅回落。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大多数品种下跌,隔夜利率报6.4890%,下跌200.30个基点;1周利率报7.3110%,下跌123.20个基点;2周利率报7.0890%,下跌147.70个基点;1个月利率报7.3550%,下跌234.30个基点。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这实际上是管理层主动“挤泡沫”。博时基金投资经理曾升认为,政策意图可能是通过短期资金利率高企倒逼银行修正资产负债表,进而发挥存量货币的功能,提升货币流通速度,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不过,相对于市场层面的影响,经济学家更关心的是银行间短期流动性危机对实体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大幅飙升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波冲击:第一波是银行间资金极度紧张;第二波是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冲击,表现为票据和理财产品利率飙升;第三波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4日发布报告称,“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近期飙升可能只是暂时现象。但中国央行并未干预市场限制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这将在长期内损害中国本已放缓的经济,特别是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尽管伤及实体经济的风险存在,但不少专家认为风险可控。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银行间的短期流动性危机,在1-2个月内解决的话,不会产生过大影响;如果时间持续较长,后果就会比较严重。在他看来,出现此次短期流动性危机的最直接原因,是管理层选择了不同以往的“管理方法”——在容忍经济下行的同时,化解金融风险,调整结构。“在所有的因素中,即使是QE退出,市场也早有预期,只有此次央行的态度是在预期之外。”李慧勇说,这是一个主动挤泡沫过程,管理层仍有足够的政策回旋余地来防止经济大幅下行,因此,这场银行间短期流动性危机伤及实体经济的可能性并不大。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控制流动性的大方向是对的,从目前情况看,单纯依靠货币扩张来推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越来越差,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央行此时加强流动性管理,有“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意味。过去一段时间,商业银行沉迷于短期拆借资金获取高额收益,中国货币总量和社会融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张,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地方政府过度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占用了大量资金,系统性风险正在不断累积,目前正是考验决策层决心的时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沪指暴跌5.30% 大盘重回1时代 2013-06-24
· 流动性吃紧A股急跌 钱荒绞杀基金牛市梦 2013-06-24
· 沪指探底回升跌0.52% 亚太股市齐演绝地反击 2013-06-21
· 银行间市场拉响流动性“警报” 2013-06-21
· 流动性趋紧基金小幅减仓 2013-06-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