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中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碳市场——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此举标志着中国在碳市场建设上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深圳是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首日共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成交总额逾61万元,当日最低成交价为每吨28元,最高为每吨32元。
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仪式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共有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或试点市,深圳碳排放交易权正式启动,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其余试点省市的碳排放交易权将在今明两年陆续上线。在应对气侯变化,特别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减排这方面,中国是在采采取切实的行动。
“十一五”以来,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行动。例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碳汇,推进低碳试点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作为中国首个运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深圳碳交易市场在启动阶段,将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管控单位碳排放总量占深圳全市总量约40%。首批纳入碳交易的635家工业企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合计3173万吨,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8%,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
这635家工业企业2013-2015年获得的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2%,2013-2015年均碳强度下降率达到6.68%。这一目标不仅高于全市平均21%的减排目标,也高于制造业25%的碳强度下降要求。
启动仪式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部电厂等八家企业获得了碳排放配额证书。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展示的中国碳市场首单配额交易的买方——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不是纳入深圳碳交易的控排企业,而是以市场投资者的身份参与碳市场交易。他们分别以每吨28元和30元的价格从深圳能源集团东部电厂购买1万吨配额。这表明,深圳碳市场已开始吸引投资者参与其中。
此前,中国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方面,更多是依赖强制手段和行政命令,由于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为碳排放主体的企业却鲜有自觉减排意识。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表示,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这项创新从一开始就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表示,由于深圳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耗呈现出城镇化和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典型特征,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消耗总量和碳排放总量依然面临着继续上升的趋势,预计短期内难以达到峰值。
因此,深圳与欧盟等发达国家要求的碳排放总量绝对削减不同,深圳碳交易市场将建立相对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深圳碳交易体系设计,既要实现碳排放强度总量控制,也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空间,综合确定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和碳排放总量目标;既要充分考虑碳交易启动对城市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要考虑完善碳交易配额分配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激励和惩罚机制等制度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生活向低碳转型。
解振华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强化目标责任,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动节能、增效、降耗,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开展低碳发展的试点,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完善经济政策,加强宣传引导与公众参与,加快推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