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多项数据表现不佳,出口、投资、工业增速、用电量、新增贷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等多项数据均出现回落。经济数据的疲弱导致多家外资投行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同时也引发了货币政策走向的争论,市场上降息降准的预期升温,但是否该进行降息降准仍有分歧。
5月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不佳
5月份经济数据近期陆续出炉,多项经济数据表现缺乏亮点,其中,出口、投资、消费这 “三驾马车”
表现均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增速从4月的14.7%骤降至1%,投资累计增速由20.6%继续回落至20.4%,而消费仅增长12.9%,与4月的12.8%基本持平。
同时,CPI、PPI、工业增速和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也呈现回落。CPI同比增长2.1%,比4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9%,创下自2012年10月以来8个月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0.29%,创下近4个月新低。
此外,作为经济学家视为更能反映经济现实状况的重要指标,5月用电量、新增贷款等数据的表现也不乐观。其中,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0%,比4月份的6.8%下降1.8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新增人民币贷款6674亿元,较4月份回落1255亿元,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
多家投行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5月份经济数据表现疲弱,令外界对中国经济出现“失速”风险的担忧加大。近期,包括巴莱克银行、澳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投行下调了中国经济2013年的增长预期。
其中,巴莱克银行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由2013年的7.9%调至7.4%,澳新银行将2013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7.8%降至7.6%,摩根士丹利将2013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8.2%降至7.6%。此外,世界银行业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为7.7%。
澳新银行的报告指出,中国实体经济数据明显低于预期,通胀则再度出现下行趋势,同时信贷增速也开始放缓,这些均表明中国经济放缓速度明显快于预期。巴莱克银行的报告则表示,新一届的领导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是导致该行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也指出,更低的增长预测体现了“新政府不再强调增长的政策立场”。
是否降息降准引发意见分歧
面对不容乐观的经济数据,货币政策是否进行调整引发了猜想和分歧,市场上有关降息降准的呼声也开始出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开始遇到明显的困难,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应该更加宽松,与此同时,由于实际利率开始转正,中国也因此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降息空间,综合实体经济的表现,预期央行将很快降息。“中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明显转向的可能性。”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也表示,目前整体感觉经济运行温和增势未改,疲弱程度加深。估计6月情况不会有明显改变,二季度经济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很可能不如预期。稳中求进应适当加大进的力度,稳中有所为需切实有作为。政府除了落实简政放权措施,还应加大减轻企业税负力度,央行应适时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面对调整货币政策的呼声,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即便CPI增幅回落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空间,但央行启动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调整幅度很大,否则降息、降准对经济的拉动十分有限。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也表示,中国经济处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阶段,需要给市场运行、经济调整腾出时间,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刺激经济、推高增长率。中央多次表态称,应当容忍与以前相比的较低增长率。因此,宏观政策仍应当保持稳健,近期预计不会采取降息之类的措施。
分析称,究竟是否降息或降准将是艰难抉择,考验决策层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当前经济减速也是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的较好时间窗口。若经济运行在7.5%或7%的水平是决策层可以接受的,且就业状况未受到冲击,那政策或仍将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