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亮的窑洞、整洁的庭院、齐备的农机,《经济参考报》记者来到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赵家墕村村民吴建国家时,他正准备把自家的山羊放出来吃草。
赵家墕村是太岳山脉里的一个山村,共有耕地2000多亩,基本靠天吃饭,单产收入非常有限。在很多人外出打工导致耕地荒芜后,吴建国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清除地里的杂草种上了药材、小麦和杂粮。利用两眼破窑洞,吴建国还养起了山羊,每年光卖羊一项就能收入五、六万元。
“村里原有600多人,现今常住的只有150人左右,大多是老年人。种地收入低,没人愿意干,我一家流转了村里1/4的土地。”吴建国说,由于村里没有学校,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去打工,每年能挣个两三万块钱,而留在村里种地一年顶多收入一万多元。
吴建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支付的土地流转金是每年两亩地一袋面,再加上雇人在地里耕种,他去年这两项总支出约15万元。
目前,吴建国经营了500多亩土地,还养了150多只羊,总投资大约为80万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吴建国很关注。他觉得家庭农场对自己的状况来说很对路。他期待有关部门能尽早明确界定家庭农场,能有更多优惠政策“陪嫁”,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自己可以利利索索地搞经营。
吴建国种的地和养的羊都是以合作社名义经营的,但其他合作农户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合作社有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还提供技术培训,当时就找了与我关系好的四家人注册了一个。但涉及的家数多,经营中办手续麻烦,想单干,又怕享受不到优惠。”他说。
日常的生产经营要投入大量成本,存在资金缺口。但吴建国没有找银行和信用社去贷款,而是从熟人手中借的钱,然后付些利息。他说:“大银行利率低,但不爱贷给我们这些小户,信用社贷给小户,利率却比私人的还高。况且从银行贷款程序复杂,要这文件那文件的,麻烦得很。”
吴建国期待政府给家庭农场放宽贷款政策,在利率上给农民更多优惠,同时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
此外,道路和水利建设也让吴建国犯愁。为了方便农机出入,已出资在山间修了砖铺路。因为灌溉需要,他去年投入十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小水库,但只够浇二三十亩地,远不能满足需求。吴建国说,他自己的财力有限,还要用于日常运作,希望国家出面完善水利和道路建设。要是能够浇到两三百亩地的,日子就好过了。
与赵家墕村类似,灵石县翠峰镇高壁村也是人去村空。村里的赵安军投资建设了裕风山庄,通过流转经营了500亩地,养殖了1000多头猪。裕风山庄虽是以合作社名义出现的,其实更像是农场,5个合伙人中的3个基本不大参与。
晋中市农经办副主任乔密鑫说,合作社推行时附带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注册合作社要求应有5名以上成员,不少农民为了享受政策,一般会去拉几个熟人入伙,实际上资产和生产经营都是个人负责。
负责裕风山庄日常经营的王长喜说,如果家庭农场政策明确了,也能获得项目和资金支持,山庄叫农场更合适些,还能避免以后分账时出现矛盾。
乔密鑫认为,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有利于理清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层次关系,更关键的在于明确认定标准,建立登记注册制度,配套好用地、金融、保险、财政等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逐渐培育家庭农场,让农民更便于生产经营和得到更多实惠。
“家庭农场是个新事物,农村都还在摸索中,农民注重实在利益,有了优惠政策才会聚拢过去。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越早明确,越有利于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好政策优势。”乔密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