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控物价艰巨
2013-06-10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字号

  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归纳为: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各种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分配收入差距过大;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同时,发展经济的优势也有很多。在这种状况下,要有忧患意识,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勤奋。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Q

  把握经济状况有什么简单方法

  A

  不看经济数据就看煤电油运

  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增速下行。曾有人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把握中国经济状况?我说有,不看数据,就看煤电油运。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他观察经济看三个指标:铁路货物运输量、电力消费和银行贷款。西方媒体称之为“克强指数”。我看宏观经济,就看煤电油运。如果煤电油运紧张,说明经济在往上走;如果煤电油运过剩,说明社会需求疲软。
  比如说电,生产多少产品就需要消耗多少电。2012年12月,全国日用电量140亿千瓦时,2013年1、2月份日用电量129亿千瓦时。电和经济增长的关联系数,计算起来很复杂,可以从以往的对比中简单看出它们的关系。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全国用电总量4.7万亿千瓦时,即一度电带来10元钱的GDP。2013年1、2月份比2012年12月份,一天少用电11亿度,可见经济增长掉到了什么程度。此外,煤炭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铁路运输货运量的下降,都印证了经济疲弱。
  为什么经济会下行?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出口受阻。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国出口受阻。2011年4月,中国出口增长率为24.9%;2012年4月增长4.9%;2012年7月,出口同比增长1%,扣掉价格因素几乎没有增长。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出口依存度,2011年我国的出口依存度是0.25略高一点。这意味着中国有超过1/4的庞大国民经济活动与出口紧密相关。可见,出口受阻,经济不可能不下行。
  2012年讨论欧债危机时,都在争论中国要不要救欧洲,我认为要救欧洲。我小时候受的教育是:帝国主义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现在不是这样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现在不是他们烂下去,我们好起来,而是他们烂下去,我们会受牵连。

  Q

  中国出口为什么会受阻

  A

  传统增长方式已到穷途末路

  有人认为可以等待外部形势好转,再按照原来的方式方法继续干。我觉得这不正确,对出口受阻导致中国经济下行进行分析后,会发现根本问题在我们自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总结出一条经验教训: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能放到外部需求上。我们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把经济支撑点放到扩大内需上。要扩大内需,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1997年到现在,我们在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上确实有进步、有成就。但也要承认,我们没有根本性成就,没有实质性进步。所以直到现在,发达国家一有病,我们就咳嗽;他们的经济一衰退,我们的工厂就被迫减产甚至关门。
  具体说来,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没有受阻,受阻最严重的是传统产品,比如纺织、服装、箱包、玩具等,这类产品是过去出口产品中发展最强劲的。比如服装,我国现在每年服装出口数相当于给57亿外国人每人每年做3件半衣服、两双鞋。但这些产品基本是贴牌,这消耗了我们的资源,留下了污染,我们就赚点微薄的辛苦费。
  再说增长方式。过去出口强劲有力,是因为我们在用低要素成本形成低价格商品。但现在各项生产经营成本都在上升,各种要素——土地、原材料、动力能源、劳动力价格都在上涨,下一步环境保护成本也将上涨。
  2011年全国农民工平均月工资1991元,2012年是2249元。周边的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家,都在走我们二三十年前的老路,但他们的劳动力便宜。越南工人的工资是中国工人的1/2。柬埔寨更便宜,一个普通劳动力一个月500元人民币。所以,这次出口受阻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其实是旧的增长方式已到穷途末路。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找到一条有益于增长的科学之路。
  用支出法分析经济就是分析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这三驾马车有劲,经济增长就可持续,反之则情况不妙。2012年,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率是负2.2%,不是往前拉,而是往后拉。所以,2012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双轮驱动,即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
  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最重要的力量,过去30多年我们主要靠投资。而从中国经济增长曲线看,投资率曲线逐年上升,这必然导致消费率曲线逐年下降。这两条曲线呈现背离状态,就出现一个情况:虽然经济增长了,民众还是不满意,还是有情绪,还是发牢骚,还是不和谐,还是不稳定,因为消费上不去。
  因此,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减少对投资的过多依赖。

  Q

  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几何

  A

  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回升

  话虽如此,投资对经济增长还是有重要作用的。投资分三块: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
  首先是基础设施投资。2009年,中国扛住世界金融危机主要靠基础设施投资,全国都在修建“铁公机”(铁路、公路、飞机场)。所以,基础设施投资过去是20%、30%、50%的增长,但到了2012年第一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为负2.1%。实际上,基础设施投资仍相当重要,比如高铁。有两件事把高铁给否了,一是铁道部长腐败,一是温州动车事故。我认为铁道部长腐败跟高铁没有直接关系,温州动车事故是坏事,但不能因噎废食。我们把高铁停了,中西部许多地方建一半就停工了。2012年5月,国务院决定仍要建设高铁,当年年底经济即开始回升。
  第二,工业投资。工业投资现在不尽如人意。这几年,全世界都忽视实体经济,全社会都讲投资、投机。如果买卖股票能使国家和老百姓富,我国何必只设上交所和深交所,盖2万个交易所就行了。正确的导向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命运。
  企业也是如此,不愿意通过艰苦创造,形成核心竞争力,总在讲投资投机。我不是反对虚拟经济,但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大国是靠虚拟资本发展起来的。
  第三,房地产投资。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其中包括住宅小康。这是一个重要产业,但现在这个产业有病了,其原因一是大量投资和投机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推高了房价,二是地方土地财政。我认为,现在中国房地产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经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既然是社会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复杂,不能急,而是要用改革的办法。

  物价调控不容乐观

  Q

  为何控物价任务艰巨

  A

  通货膨胀压力较大

  有人知道我原来是统计局的,就跟我说,“你们统计局算CPI一点不准,你到菜市场看看,哪有涨二点几、三点几的东西。就说剃头,2011年剃一次5元,2012年涨到6元,1元钱看起来不多,但涨了20%。2013年春节前涨到10元,6元变10元涨66.7%”。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服务——理发涨价66.7%,这是小事吗?物价问题事关民生,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013年物价调控目标是3.5%,这个任务比较艰巨。
  第一,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现在,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盟在发票子,日本安倍也在玩这一手,这必然导致世界经济流动性泛滥,进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最后可能通过进口传入我国,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
  第二,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加大。现在各种生产经营成本、生产要素价格都在上涨,成本要素涨价构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对此,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来吸纳要素成本上涨,而我们恰恰是创新能力不足与各项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并存。
  第三,2012年物价调控取得一定成就,靠的是粮食丰收。中国粮食连续9年丰收,其原因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假设政策好、人努力不变,而天帮忙却带有不确定性。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在相当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如果粮食出问题,物价就会上涨。
  第四,农产品供给周期性波动带来的影响。经济学上有个蛛网理论,通俗讲就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比如这几年农村养猪,一段时间大涨,一段时间大跌,再涨再跌,农民被折腾得一会儿养猪一会儿杀猪。2013年3月10日,全国毛猪均价是一公斤13.5元,两年前是23元。按照蛛网理论,我担心猪肉价格会上涨。从这个角度讲,物价调控任务相当艰巨。
  虽然困难很多,但要看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做好经济工作,有相当多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在这种状况下,中国有很多优势,但要有忧患意识,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勤奋,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宣讲家(71.cn)特供稿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稳增长重在增强发展活力 2013-06-18
· [机构看市]经济增长乏力 有色金属外强内弱几成定局 2013-06-20
· 黑田东彦:经济和市况巨变时或调政策 2013-06-19
· 调查显示基金经理最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 2013-06-19
· 经济学家警告澳大利亚面临衰退风险 2013-06-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