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用散杂货码头 |
|
从2003到2013,河北曹妃甸用短短10年时间,改写了渤海湾畔的经济版图。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主城区、工业区、生态城、南堡开发区四大城区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2年7月23日,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河北首个综合保税区。
2012年8月28日,唐山港水运口岸曹妃甸港区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唐山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国务院启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来,首个以新设方式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月6日,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河北省批复。
……
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国字号”、“省字号”招牌,是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历经十年奋斗的结果。曹妃甸,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数据折射曹妃甸十年间从无到有的发展轨迹:
2006年,曹妃甸财政收入1.4亿元;
2008年突破10亿元;
2012年,曹妃甸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50.5亿元。
曹妃甸用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从2005年12月开始通航试运营,到2012年底,仅仅九年的时间,曹妃甸港区已有39个码头泊位投入运营,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亿吨,增速居全国第一。
正是在这个龙头的牵引下,十年来,曹妃甸产业聚集不断加快,首钢京唐钢铁厂、华润曹妃甸电厂、中石化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华电重工装备制造;桁架式超大型海上平台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民企纷纷抢滩曹妃甸。
十年间,把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沙岛,扩张为210平方公里的广阔陆域,创造了“10年长大50倍”的奇迹,形成了支撑曹妃甸未来长远发展的宝贵土地资源优势,托起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具备了产业大规模聚集的基础和条件。现在,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等产业园区,已全面摆开了曹妃甸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战场。
2012年,是曹妃甸开发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按照河北省的要求,曹妃甸确立并实施了“6677”发展战略和打造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极的目标,构建了“1+4+7+4”区域发展新格局,展开了多个领域的攻坚会战行动:以打造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极为目标全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52个,总投资5611.2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17个,总投资2831.1亿元。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七个产业功能区相继获批,历经14次临时开放的曹妃甸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2013年,笔者带你走近曹妃甸,亲历她的变化与成长……
细数曹妃甸的“招牌菜”
随着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相继获批,曹妃甸拥有了众多含金量极高的“国字号”、“省字号”金字招牌,拥有了政策高地和开放开发的新平台。
唐山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为14.48平方公里,2013年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这是国务院启动省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来,率先以新设方式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可享受税收、进出口、信贷方面等国家级优惠政策,为产业聚集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首期封关面积4.59平方公里,2012年7月23日获国务院批复,是河北首个综合保税区。根据批复意见,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执行,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配送、中转、采购和转口贸易等业务,逐步打造成环渤海地区国际贸易便利、外汇管理宽松、物流监管便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目前,封关口岸等监管和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并通过省级预验收。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
曹妃甸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8月28日,唐山港水运口岸曹妃甸港区正式对外开放,对于河北加快打造曹妃甸增长极、建设经济强省具有里程碑意义,能够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吸引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落户曹妃甸,更好地发展临港产业。
曹妃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1月6日,获河北省政府批复,规划面积28.6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木材、燃气两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海工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高端智能装备四大产业板块。目前,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电集团临港重工装备基地和冀东日彰风机等项目已经投产;文丰进口木材加工集散基地、金翔化纤、海清源水处理装备等项目正在建设。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29.8亿元。
十年赶超国外发达港口百年发展历程
2012年,曹妃甸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95亿吨。在曹妃甸港区的有力带动下,唐山港以3.64亿吨的货物吞吐量排名全球港口第十位,同比增幅达到16.8%,增幅位居全球十大港口之首。曹妃甸,用十年走完了国外发达港口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乃至世界港口建设中,曹妃甸港区当占重要一席。
全国梯次发展的浪潮从珠三角、长三角向渤海湾拍岸而来,来自市场的强大需求决定了在曹妃甸建港的必然性:
2004年3月,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开工建设;
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通过了包括曹妃甸港区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翌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钢涉钢部分搬迁曹妃甸的方案;10月21日,承担我国“北煤南运”和疏港任务的迁曹铁路工程开工;12月16日,曹妃甸港区和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
2006年初,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将曹妃甸列入其中,由此,曹妃甸开发由河北省的地方性工程,正式变为国家意志;
2011年11月10日,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河北沿海发展规划正式被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2012年8月28日,唐山港水运口岸曹妃甸港区正式对外开放。
截至2013年3月,曹妃甸港区已建成煤炭、矿石、原油、散杂、件杂、多用途等泊位47个,年设计通过能力2.73亿吨;在建泊位28个,新增设计能力1.78亿吨。2013年整个港区吞吐量预计突破2.3亿吨,到“十二五”末,港区设计通过能力可达4.5亿吨。
首钢等大型企业纷纷抓住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建设自己的原材料转运基地。首钢与合作伙伴唐钢集团共同在这里投资30.49亿元,先行建设年接卸能力3000万吨的特大型深水泊位,2004年4月开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之后就进入了满负荷运营,并成功停泊满载矿石的30万吨级超级货轮。截至目前,接卸矿石已经超过2亿吨,成为国际国内接卸能力最强、最繁忙的矿石码头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方地区煤炭用量逐步增多,繁忙的运输任务盼望能够产生西煤东运的第三下水通道。曹妃甸港区除了能分流大秦铁路运输外,还能通过正在建设的张唐铁路直连山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2005年6月1日,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与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唐山市建设投资公司组建的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成功运营。其主要任务就是建设运营曹妃甸专业煤炭码头,工程投资48.5亿元。一期为大秦线扩能至4亿吨的配套项目,接卸大秦线扩能分流煤炭1亿吨;二期规划1亿吨,主要承担“西煤东运第三通道”煤炭下水任务。
港区里到处是如山的货物——红色的矿石,黑色的煤……一艘艘飘着各色旗帜的货轮进进出出,一条条运输机忙忙碌碌。
曹妃甸港区,正崛起。
曹妃甸的“四梁八柱”
曹妃甸工业区临港商务区和中日产业园区内,一个投资上百亿元的项目正在建设。
“这里即将崛起我们的中兴能源大厦,这也是中兴绿色能源网络数据产业项目的一部分。”在临港商务区内,中兴能源公司副总经理郭军指着正在进行土地整理的项目现场向笔者介绍。
郭军介绍,除了中兴能源大厦,该项目还包括正在建设中的中兴网络数据产业园、水蓄能产业运营公司及总装基地等,除了在临港商务区,中日产业园区也占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中兴集团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过100亿元,分五期建设环渤海区域规模最大的以绿色节能和云计算应用研发、运营为特色的数据中心集群。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命门所在。去年以来,像中兴能源这样的大项目纷至沓来。
曹妃甸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洁告诉笔者,最近一年,曹妃甸区在项目建设上全面发力,19个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中石化千万吨炼油和华润二期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首钢二期和海水淡化进京项目已上报待批。
2012年,关系曹妃甸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全面提速。2013年,曹妃甸的项目“盘子”同样不容小觑。
据了解,今年曹妃甸安排亿元以上项目202项,计划总投资3789.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0项,总投资2777.7亿元。
据曹妃甸区发改局局长崔建军介绍,下一步,曹妃甸将紧盯重大支撑项目,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确保中石化千万吨炼油、华润二期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首钢二期、海水淡化进京项目启动前期,全力打造一批企业航母和行业巨人。抓住百家央企进河北契机,积极促成一批谋划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中化原油储备基地、中粮精炼糖等一批项目年内落地开工。
伴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首都经济圈规划即将出台以及京津新一轮产业转移外溢等重大发展机遇,河北港口集团总部迁入曹妃甸、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战略合作协议相继签订,投资100亿元的中兴IDC数据中心、日产30万方撬装LNG装置等一批项目陆续签约,上汽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联合大学搬迁工作积极推进……曹妃甸工业区、主城区、生态城、南堡开发区呈全面崛起之势。
财政收入7年增长50倍
在大部分城市经济步入中速增长阶段时,唐山曹妃甸区却保持着后发优势,经济快速增长势头强劲。相比2006年初建时期,曹妃甸财政收入已经增长了50倍,而且这种增长势头仍在延续,预计2013年仍能增长50%以上,达到75.7亿元。
曹妃甸已进入全面发力阶段。2012年,曹妃甸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部财政收入50.5亿元,增长34.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亿元,增长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7.1亿元,增长30.6%;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80%。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曹妃甸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亿元,同比增长10.1%。1-4月份,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6.81亿元,增长5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7亿元,增长98.2%。预计到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9亿元,增长15%;全部财政收入75.7亿元、力争完成85亿元,增长5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2亿元、力争突破1000亿元,增长35%以上。
连续多年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使得曹妃甸具备了造血能力,随着曹妃甸经济实力的强大,多元化融资途径开始实现,区建设不再依靠银行贷款的单一渠道。
据悉,2012年以来,曹妃甸引入了一些其他的金融产品,像信托产品、融资租赁等等,而这些新融资途径的建立,前提也是曹妃甸日益强大的财政实力和融资能力。
2012年曹妃甸其它产品的融资78.78亿元,其中金融产品融资16.99亿元。此外,曹妃甸加速用海用地确权,全年共确权用海面积12.1平方公里;用海确认了12.1平方公里,收储了土地9500亩,又实现了7.5亿的融资。
循环经济:让发展心存敬畏
昔日曹妃甸上惟一的建筑——旧灯塔依然迎风傲立,但它作为“曹妃甸名片”的地位,已被首钢京唐钢铁厂那两座“身高”128米的高炉取代。这两座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是我国钢铁产业的“巨无霸”,每年可产钢铁970万吨。
“有人说首钢搬迁是怕污染北京,而曹妃甸不怕污染,这完全是个误解。”首钢京唐钢有关负责人笑着说:“实际上,这是一家完全新建的集国际最先进设备和技术于一体的钢铁企业。”这家按照“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构想迁建的企业,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基本实现废水、固废零排放。吨钢能耗、水耗、烟粉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或世界先进水平。
曹妃甸将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坚持走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新上项目必须在钢铁、石化、电力、物流、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有关部委领导表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安排的重大项目,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宁可建得慢一点,也要为后人留下科学发展的空间。”体现出河北人对大海的心存敬畏、珍惜有加。在河北的海岸线上,都标有发展红线,为的是守护蔚蓝色的大海,守住一湾诗情画意。
让投资者事事顺心
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率先以新设方式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充分利用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税收、进出口、信贷等多个方面的政策,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大力改善环境,挖掘自身优势,为实现发展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曹妃甸既沿渤海、又临京津,后发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获批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入区企业将可享受税收、进出口、信贷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我们将利用这一优势,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增强开发区建设的推动力,迅速掀起曹妃甸大开发大开放的热潮。”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优化软环境上,该区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四零五最”(零干扰、零罚款、零收费、零过错,程序最简、流程最短、办理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环境品牌。建立经济“110”快速反应机制和优化发展环境动态分析制度,将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土地招拍挂和人才招聘等五项业务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中心监管。一年来,该区118项审批职能全部实行零收费,招投标交易项目108项,节约资金1.28亿元。在优化生态环境上,开展了以“绿美亮净优”为主题的城市环境提升工程和环境提升攻坚月活动,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70公顷,区内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夜景亮化塑造新景观,交通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城区环境基本达到了“清洁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
要成为“坐地生钱”的贸易大港
从全球港口发展历史看,无商不富,无贸不活。2012年以来,以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为契机,曹妃甸港区煤炭、木材、钢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近400家流通企业完成注册,开滦动力煤储配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陆续开工,增强了港口的造血机能,正在实现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的转变。
曹妃甸工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党组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克生表示,未来曹妃甸将围绕综合贸易大港建设,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贸易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动贸易型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构筑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新格局。“具体而言,今年曹妃甸将尽快启动西港池开发和保税区码头建设,年内建成LNG码头、集装箱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和木材码头,积极培育内外贸集装箱航线,充分发挥港口对物流贸易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贸易,年内争取20万平方米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滦动力煤储配基地完工,渤海港口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打造煤炭、矿石、木材3个区域交易中心,增强曹妃甸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港口造血机能。”王克生如数家珍。
为拓展港口业务,增强港口造血功能,曹妃甸积极由集疏大港向综合贸易大港转变。以港口物流园区为主导,启动实施了煤炭、矿石、木材、钢材、天然气、可再生资源等六大宗商品交易。大宗商品电子信息和交易平台开始试运营,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近百家流通企业陆续完成注册已开展经营活动。开滦动力煤储配基地、综合保税区触摸屏检测配送中心、广泛市场等一批港口物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飞马国际大型物流等一批物流项目成功签约,港口贸易步入发展快车道。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港口物流园区将依托6个25万吨级矿石泊位,打造中国北方铁矿石现货交割基地、中国最专业的现代矿石物流基地和全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依托煤码头(设计通过能力3.2亿吨)和大秦铁路迁曹线、蒙冀铁路,打造国家级煤炭储配基地、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我国“北煤南运”第三通道和世界最大的煤炭下水港,依托曹妃甸通用码头和腹地钢铁企业,建设国家级钢铁电子交易平台,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钢材下水港和交易中心。
北京的“出海口”
曹妃甸不仅要成为河北的出海口,还要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京津冀乃至所有腹地省份对外开放的出海口。在曹妃甸建设之初,就立足于引进省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特别是瞄准北京市的产业转移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支撑项目,把曹妃甸打造成为北京乃至整个渤海湾地区的出海口。
从走进世人视线的第一天起,曹妃甸就与北京紧密相连。以首钢搬迁至曹妃甸港口为契机,“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序幕拉开。而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背后也活跃着燕山石化的身影。
曹妃甸将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利用曹妃甸的港口、土地等方面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先进技术引进、才智交流等方面与京津开展全方位的对接合作,争取更多的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投资曹妃甸,争取更多的京津向外转移、符合曹妃甸发展定位的项目落户曹妃甸。目前曹妃甸工业区七大产业园区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10项,总投资1446亿元,涉及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建材、节能环保、物流等行业。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京津地区的招商力度,并积极争取京津科研院所到曹妃甸设立研究分院或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真正把曹妃甸打造成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在产业布局上,充分利用深水大港、滩涂荒地、矿产资源优势,推动京津需要转移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向河北沿海地区集聚。
总投资677亿元的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项目,是曹妃甸目前最大的投资项目。随着一期970万吨钢项目建成投产,二期1000万吨钢项目的推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基地呼之欲出。
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距刚刚投产的中石化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库仅600米,距30万吨级原油码头也仅约7公里。该项目建成后,三者将形成一个原油到港、储存、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鸡下蛋”,河北沿海地区将昔日的失落、怅然化作建设的激情与动力,在借力京津、服务京津中放大优势,加速崛起。
渤海湾畔的经济版图将被彻底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