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太艰辛了,同学中谁能租套一居室,那都是‘白富美’的代表。”傍晚,大四毕业生小惠在日历上画了个叉,看房又是无功而返。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高校毕业生,租房也不易。随着租金水平一年高过一年,2000元预算都不显宽松。
两千元找不到一居
“前半年见习期,月入四千,租房成本至多占一半。”没投入找房前,小惠曾做过预算,每月租房花2000元略显吃力,但若能住得舒心,她也愿意奢侈些。
可是,沿着地铁6号线和八通线找了一周半后,她发现,2000元算不上“大手笔”。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一居,毫不起眼,没有装修,月租金也在2500元上下。若是格局和装修好点,家具家电配全,月租金至少3000元。
“我遇到最便宜的一套要2300元,房子破得不成样。”小惠向记者形容,40平方米的一居,老式格局,客厅就是一条窄道,电线裸露在水泥墙外,家电不全,桌子椅子也都摇摇晃晃,唯一的优势是距离地铁站近,步行3分钟就到。“可就这么套房,我正犹豫要不要砍价呢,另一个看房人直接交了定金。”
屡屡受挫后,小惠改变了计划,找了同学准备一起合租。
预算上限屡屡被突破
和小惠不同,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的小文,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单独租房,“以前就听师姐们说过毕业找房不易,每到6月租金还会涨。”因此,5月初,小文就开始看房,并把心理上限设定在1500元。
最开始,小文试图通过58同城、赶集网找个人房源,省去一笔中介费,可标注房东自租的帖子,20套中难得有1套真房东,全是披着“马甲”的中介经纪人。她只能无奈作罢。
接受了支付佣金找房后,她又发现,房租远比她想象得贵,1500元的心理上限常常被突破。初期看房,小文选择了单位附近的朝阳门一带,可正规两居室的租金没有低于4000元的。于是,她不停向外“迁移”,最后挪到了传媒大学一带。
“我认识一师兄,去年在附近租了个次卧,每个月1200元。”小文按照师兄的介绍,找了同一小区的相同户型,可今年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600元。最戏剧的是,当她准备向师兄抱怨时,却得知他刚被房东涨了400元,正打算换房。“约10平方米的次卧,简单摆几件家具后也剩不下什么空间,怎么就这么贵呢?”
一个班仅一人能单独租房
记者采访了多位毕业生,发现搭伴合租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共同选择。而且,为了节约三四百元的租金,多数人宁愿绕远在四环外的地铁沿线租房。
一位研究生毕业的男生就告诉记者,他和两位同学在角门西一带合租了套三居室,月租金6200元,人均2000元。三人的工作单位都在市区,上下班都得换乘两条地铁线。
“初入职场的学生收入不高,房租又贵,同学中谁能租套一居室,那都是‘白富美’的代表。”小惠告诉记者,她的班级有42人,目前只听说一位女生要单独租房,月租金高达4000元,相当于她整个月的工资。“这钱肯定是父母出。对于自食其力的毕业生,房租真是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