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内盛传,光大证券投行部发生内讧,保荐人纷纷离职。财务核查更是加剧了纷争。”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光大投行部已流失10位保荐代表人,保代流失率达1/6。其中包括两位投行部门负责人——原投资总监沈奕和并购融资部总经理胡庆颖也转投其他券商。
处于多事之秋的光大证券,今年以来雪上加霜。其保荐的天丰节能,在财务核查中被发现银行流水造假,可能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光大证券投行部对此讳莫如深。一位光大证券投行人士对此类问题,也是避而不谈,只是表示:“现在很多问题都不好谈,唯一能告诉你的是保荐人走了很多。”
保荐公司涉嫌造假
始于去年末的财务核查,令券商风声鹤唳。平安、国信等激进券商屡次犯事被重点稽查,而向来保守的光大证券投行也频出状况。
被抽查的30家企业中,光大证券就占据了5单项目,分别为北京中矿环保、东方证券、河南天丰节能、浙江洪波以及郑州光力,占比达到1/6。其他券商中,国信证券占6家、中信建投3家,招商证券3家;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各两家,申银万国等7家券商各1家。
这一结果出人意料,国信证券第一,主要是因为本身保荐项目就多,而光大证券的保荐数量并不是多,但抽查的数量却排名第二。
外界认为,光大之所以被抽查那么多,是因为保荐公司质量有问题。事实上,抽查的结果也证明了光大投行并不干净。
最先曝光的问题来自天丰节能,目前公司IPO已经被终止核查,原因在于银行对账单存在问题,有公司流水造假的嫌疑。
据记者了解,天丰节能项目已经换了好几个保荐券商,此前很多券商并不愿意接这个单子,认为问题很大,但光大证券最后还是接了单。
有市场传言称,光大证券抽查的项目大多有问题,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抽签率”,源自公司内部爆料,爆料人的职务级别还很高。
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证实了这个说法,圈内盛传光大投行现在人心涣散。市场还一度传言光大证券可能会被暂停申报新股IPO资料,但稍许幸运的是,光大证券暂未受到处罚。
矛盾激化保代流失
光大投行部烦心事还不少,人员流失率高也是一大心病。
从去年开始,光大证券的投行部门中,保荐人李伟敏、盖建飞、李洪志、庄斌相继离职,今年又有4个保荐人离开,分别是程刚、何声焘、林昌、詹珺。
部门老总也弃巢而去。去年12月末,代表光大证券投行部对外发言的投资总监沈奕转投瑞银证券;曾经担任过光大证券投行部并购融资总经理的胡庆颖也挥别老东家,转投财通证券。目前,光大证券还有61位保荐人。
沈奕2002年加入光大证券,拥有10多年投行经历,其间5年在恒泰证券担任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务,后重返光大证券,执掌投行业务。
“目前,光大证券投行部负责人是原来的副总裁熊国兵。内核负责人由现任投行管理总部总经理朱永平担任。”上述投行人士说。
为什么人员出现波动?“最根本原因是利益之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2011年在全行业加强投行监管时,光大证券宣布成立资本市场部,提升为公司一级部门。资本市场部的工作也提前到项目立项,并参与到项目质量的把关、风险控制等内核工作中。
过去,光大证券学习国信证券实行项目制,各组保代为追求上市,对于拟上市公司质量把控不那么严格。
“由于资本市场部的人员基本上是一些新人,抑或审核过于严格,造成一线投行人士的不满。”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个情况在平安证券[微博]也发生过,胜景山河事件后,薛荣年不满平安加强内控,对项目严查,从而出走。
除了资本市场部对于一线投行员工“干涉”,薪酬减少也是光大证券投行人心涣散的原因之一。尽管光大证券投行部曾经对外公开表态,薪酬没有下降,但是《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很多保代被取消了交通补贴、津贴,由于没有项目奖金,收入锐减。
投行收入快速下滑
由于人员动荡,光大证券投行收入出现较大波动。
2011年,光大证券曾有过短暂地奋发期,当年主承销了10个IPO项目,排名第6位,在其前列的券商有平安、国信、海通、招商和广发。
2012年,光大投行业务快速滑落,IPO承销项目仅有两个,排名第19位。当年,国信证券主承销的IPO数量为22个,中信证券15个,平安证券14个。光大IPO收入从2011年的4.35亿元锐减到0.44亿元,同比降幅超过九成。
2013年情况仍然不乐观。原本有27个排队的保荐项目,截至5月31日,中止审查4家,终止审查5家,共占全部项目的1/3。剩下的17家,又被抽查了5家,而这5家也前途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