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而衰。对于“自曝”虚增利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华锐风电)而言,这或是最佳注解。
2005年底成立的华锐风电,仅用两年多,2008年便以22%的市场份额超过龙头金风科技,成为风电电机行业翘楚。在快速发展的风电市场大背景下,以黑马之姿一骑绝尘的华锐风电,吸引着资本目光。当年,华锐风电步入“盛世”快车道,数家背景神秘的投资机构纷至沓来。
2009年,华锐风电装机容量跃居全球第三。2010年,在其众多擅长于“长袖善舞”的资本大佬力推下,成立仅四年的公司,拉开征战IPO的步伐,2011年新年钟声刚敲响,即用90元/股的A股最高发行价将自己送上主板。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上市,此时距其成立5周年的纪念日仅一月之遥,若以发行价计算,这家成立不到五年的风电制造企业,市值近千亿。
但始料未及的是,众多专业人士纷纷为其“两年利润翻倍”的口号摇旗呐喊之时,其开始“衰败”之路。
两年多后的今天,那些曾在华锐风电上市之初给予近百元估值,并对其在2011年、2012年利润预期中给出大幅预测的行业分析师们,面对如今的股价做何感想?
巧合的是,华锐风电从成立到成为行业龙头仅用两年,而其股价从两市最高发行价90元/股到如今在5元附近徘徊,同样仅用了2年多。
2013年以来,华锐风电“陨落”似已到了“纸难包火”之景况。3月7日,华锐风电公告称,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报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4月12日,华锐风电再度公告称,收到北京证监局《关于对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北京证监局称,经查,该公司部分业务单据、相关数据、财务记录失实,导致2011年度利润虚增。
4月20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表示: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报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经核实,公司2011年度净利润多报1.77亿元。
5月30日,公司公告称,当日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立案调查。
从创立到被调查的七年间,华锐风电的故事,如同一场黄粱美梦。或许对于做梦者而言,梦终究要醒,到底是什么原因葬送这一枕美梦使众多投资者为其殉葬?华锐风电到底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盛极”,又迅速“而衰”?
本报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发现,2004年,作为后来华锐风电核心人物的韩良俊做出买下德国富兰德(Fuhrlander)FL1500系列风机生产许可证的决定时起,其后的故事便已被注定。
成败萧何
“该来的总会来。”华锐风电2011年涉嫌虚增利润的自查结果公布后,作为公司曾经的核心人士之一的A先生并不觉得意外,忆往昔,华锐风电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高成长故事背后,的确隐藏太多秘密,这些都和一个人息息相关,那便是韩良俊。
“一开始,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核心经营者,韩对华锐风电的经营定位就已为其今日的衰败埋下伏笔,韩的经营模式走的就是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独木桥模式。”5月30日,作为韩昔日的统一战线伙伴,A先生谈及其作风
对于外界而言,华锐风电创始人和董事长韩俊良,至今仍是个谜。
2010年中,华锐风电IPO申请上会之时,一度因“华锐风电对企业‘无实际控制人’事项需进行进一步说明”而被取消上会资格。
实际上,公司都知道韩俊良才是真正的“老大”,有内部人指其堪称“独断专制”的“铁血君王”。
2004年,兼任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下称大连重工)总经理时,极富远见的韩,买下德国富兰德(Fuhrlander)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之后,其便赶上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春风”。
华锐风电横空出世完全得益于韩的独到眼光。
2011年,华锐风电直接竞争对手金风科技有关负责人士谈及被超越时,曾不无感慨地回忆道,“2005年,国家曾鼓励风电兆瓦级机型研发,但并未明确选择1.2MW还是1.5MW。金风科技在二者间徘徊选择前者。但事实证明1.5MW风机正对五大电力集团的胃口。”2005年底,由韩主导推出的第一款风机便是1.5MW的机型。
为此,金风科技方面不得不将1.2MW临时改变方针研制升级为1.5MW。仅这一过程便耗费三年,远远落在华锐风电之后。
“华锐风电短时间内崛起的背后,有诸多政策因素成为关键。”A先生向记者透露,两个关键性政策对华锐风电起了决定性推动力——国家发改委曾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这让华锐风电获得发展机会,而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的青睐,则让致力于发展大功率风机的华锐风电拿到众多风电设备大单。
为何韩在每次有关政策的出台期间,都占得先机?知情人士透露,这和韩的性格及其经营方针密切相关。
韩在兆瓦级风电市场抢占高点后,随即采用低价战略。在历次国家特许权项目中,低价都是中标的重要原因。凭借低价及其他不为外界所道的原因,2007年后的三年风电市场大发展中,华锐风电攻城掠池成效明显。
“华锐风电在三年内获得巨大发展,关键不在于其产品的优异性能,更多在于韩俊良煞费苦心所维系的政府关系。”A先生评价道,韩俊良把主要精力定位在建立与政府高层的关系上。
曾在国企历练数年的他,深谙政策和政府资源之道,其从华锐风电创立之初,便将此作为公司发展根本。
“韩的政府高层路线在国家大力促进风电发展那几年,确给企业带了实打实的利润。”A先生透露道,与其边走高端路线相配合的,是其“胆大”“敢干”的性格特性。
作为华锐早期重要供货商,几乎和它对簿公堂的瑞典轴承巨头斯凯孚(SKF)公司,在与韩接触前,其实在风机行业并无所建树,此前其轴承主要用于传统行业,在韩找到SKF希望其供应风机轴承后,本来以往斯凯孚应用于新领域的产品均需重新开发,经历必要的试验检测流程后方可商业化,而韩却表示没有等待时间。他亲自给斯凯孚高层施加压力促其尽快交付,完工时间比行业平均费时缩短一半。仅2008年,斯凯孚即为华锐供应1500套轴承,2009年超过3000套。
或许是有了高层路线的辅佐,承包项目后,其“不计代价”的性格使得华锐风电前几年利润猛增。
2007年,中国政府决定启动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外资风机原本是上上之选。而这样的项目对于国内风电企业而言几乎不能完成,因为海上项目对风机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项目最终却落入华锐风电囊中。
华锐在2010年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上中标60%,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另一面则是高压催生下斯凯孚提供的轴承被证明设计存在缺陷,这一质量事件使其行业声誉大大受损。
2010年前,在风电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韩的政府高层路线给华锐风电带来了同行无法企及的利润,原本认为攀住了政府路线这棵最稳固大树的他,2011年却由此衰败。
2011
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两场大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事故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严格监管,并收紧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另一方面,经过数年飞速发展,国内风电市场也已趋于饱和,风电市场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似乎远没有预期般乐观。2011年之后,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皆陷入行业低谷。
2007年之后的风电投资热潮因政策和市场多方博弈出现“弃风”现象。
“显然,依靠高层政府政策路线的韩及其领导的华锐风电,立即面临严峻考验。”2013年5月末,A先生叹息道,“如果仅仅如此,华锐风电也不至于落得如今局面,在韩发展其政府路线时,其对上下游供货商的态度却是另一番光景。其认为在中国做市场,最重要是搞定政府资源,只要把自己做大做强,供货商等客户会像苍蝇盯着蛋一样,会到处求企业合作,自动送上门,而自己则掌握各种主动权,但其忽略了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
所以在华锐风电与政府高层关系日渐亲密的同时,其与许多上下游客户间频生睚眦,许多供货商都对其故意拖压货款、刻意压价等行为颇为不满。
2011年,国家有关风电政策立转,而其与供应商关系亦令华锐风电雪上加霜。当年3月,华锐风电拒收美国超导依照订单合同准备的部分风机电气部件。随后,美国超导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华锐风电支付未付货款及违约损失。9月,双方矛盾升级,美国超导就知识产权及软件源代码起诉公司。
此前,美国超导一直都在核心技术方面帮助华锐风电发展,而后公司则被告雇佣超导前员工盗取技术。
华锐风电此举不但得罪合作伙伴,还让公司名誉一败涂地。有传闻称正因为如此,不但使华锐与超导方面合作的数个大项目因此叫停,巴西、欧盟的公司也都避开和华锐合作。
显然,因为公司与所有供应商的尴尬关系,其最初认为只要拿钱就能买到的东西,而且简单认为只要华锐风电发展了,供应链上就有更大发言权。然而事实却是随着市场分散,供应商对华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这样的失误加之2010年,韩对市场形势的错误预估导致高库存、高应付账款,使2011年之后的华锐风电陨落成为必然。
90元发行价背后的狂热推手
2011年,对于华锐风电而言颇具戏剧性,以两市最高价IPO,在各种不利环境影响下,业绩却一落千丈。
“扛过去也许能到春天。”A先生也选择在此前后离开韩的团队,“韩还单纯地以为有关政策叫停是短暂的。但上市企业不但要维系基本面,更要学会资本市场的逻辑。”
“正如许多利用虚增利润造假财务的上市公司一样,其最初目的或许并非想造假,而是当企业出现问题,其希望渡过难关,预期中的美好局面便会到来,到时弥补造假的窟窿,但现实往往等不到美好局面到来,便因窟窿越来越大而失控。”5月30日,深圳一位资深保荐人代表向本报记者解读公司虚增利润时坦言。
无论如何,从90元发行价的疯狂,到如今仅剩5元左右的股价,恐怕每个人都对此产生疑问,发行之初,难道几乎马上到来的行业逆转就没人警示?就算没有之后的行业遇冷,以华锐风电当时的态势,即使“盛极”,但90元/股的发行价格也的确远超过预期。
更令专业人士尴尬的是,本报记者查阅分析其招股价格和专业询价研报发现,对其风险提示多集中在风机质量问题,而对斯时正待转变的政策风险只字不提。
“要知道对于此类依靠政策投资导向的行业,政策才是最大风险。”上述深圳资深保代人士坦言,同样事件也曾发生在高铁投资行业。抛开政策风险不谈,斯时谁是让华锐风电发行价推高至90元的罪魁呢?
2010年12月27日,由安信证券承销的华锐风电在北京拉开路演序幕。随后头顶“风电龙头”光环的华锐风电颇受机构热捧。京沪深三地路演后,超过60家机构给出报价,保荐人安信证券公告的机构初步询价区间高至80元至90元。
获配结果的公告显示,拉高华锐风电发行价的最大功臣是券商自营部门。有关数据显示,60家有效报价机构中,共有24家证券公司,平均报价90.44元,14家基金公司平均报价80.33元。
将发行价推至最高点的是长盛基金,长盛旗下4只基金报价均高于90元。长盛积极配置债券、长盛中信全债指数增强债券、全国社保基金405组合均给出96.5元的高价,全国社保基金603组合报价90元。
事实上,长盛基金风电研究员杨培龙给出的询价范围则为73.3元-87.9元。
中介机构罪与罚
华锐风电被立案后,市场目光聚焦在其IPO中介安信证券、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环球律师事务所身上。数据显示,身兼保荐人、主承销商的安信证券,和另一家主承销商中德证券及副主承销商、分销商瓜分了1.28亿元承销保荐费,审计费和律师费则分别为100万元和50万元。
作为自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后引发全民热议的事件,许多市场人士揣测,该事件或将让安信证券“责无旁贷”。
“这次立案事件并不涉及安信证券。”5月30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该事件与万福生科有本质区别,目前并不涉及造假上市的问题。”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华锐风电2011年财务问题与上市前无关,虽然根据有关规定,安信证券目前还在对华锐风电进行持续督导。
“企业上市前,保荐机构要去查企业财务的原始票据,但在督导期内,保荐机构的职责则主要查看审计报告。”上述深圳某资深保代解释道。
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荐机构应当针对发行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证券发行上市后持续督导的内容,督导发行人履行有关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信守承诺和信息披露等义务,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向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并承担下列工作:(一)督导发行人有效执行并完善防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发行人资源的制度;(二)督导发行人有效执行并完善防止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损害发行人利益的内控制度;(三)督导发行人有效执行并完善保障关联交易公允性和合规性的制度,并对关联交易发表意见;(四)持续关注发行人募集资金的专户存储、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五)持续关注发行人为他人提供担保等事项,并发表意见;(六)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规定及保荐协议约定的其他工作。
“就目前的调查结果看,暂时并未涉及安信证券有何违规之处。”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
或许,对于华锐风电自曝“家丑”之因另有说法。
“在华锐风电内部,由于韩刚愎自用和独断专行,使其他投资人颇有不满,而其自2011年后的错误经营思路,使企业业绩迅速‘蹦极’,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使得各方非议不断。”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要知道,华锐风电的股东还有昔日‘上海滩证券三猛人’之称的尉文渊和阚治东[微博]。”
同时,华锐风电的人事也在发生巨大调整。3月10日,公司自曝财务造假“家丑”三天后,华锐风电公告称,原董事长韩俊良提交书面辞职书,称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同时辞去除董事以外兼任的公司及各子公司其他职务。随后,尉文渊出任董事长。
5月14日,公司被核实造假近1.8亿元后,上任仅两个月的尉文渊“闪电离职”。5月30日,公司承认被证监会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