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威观察]从“打洋工”到“中国梦”
2013-05-24   作者:傅云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的情节:怀揣“美国梦”的孟晓俊到了美国却发现并不受待见,被迫在餐馆打杂谋生,最终黯然回国。“美国梦”沦为“美国梦魇”的现实,几乎摧毁一个中国青年的朝气和自信。这个情节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打洋工”是何等不易。如今,这样的剧情仍在上演,中国人海外谋生的道路依然荆棘密布。
  在西方国家,通常会有这样的规定:企业若要雇用外籍工人,前提条件是招不到合适的本土工人。此外,在工作签证发放问题上,某些西方国家也设置重重关卡。
  在西澳大利亚经营铁矿项目的一家中国大型矿企负责人曾向笔者抱怨,企业在当地招不到急需的熟练工人,而想要从国内引进工人却几乎不可能。因为澳方要求外籍工人通晓英语,才能给予工作签证。这项规定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困难。笔者还注意到,即便取得了当地身份,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专业技能与特长,外语足够地道,脱离了母体的海外华人华侨仍需比当地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方能跻身主流社会。
  中国人“打洋工”难现象的背后是,西方工会组织强势、金融危机后就业形势严峻、各种保护主义盛行,以及西方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等。同时,“打洋工”难也反映出全球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人力资本要素跨国自由流动的重要瓶颈。不过,世易时移,如何利用好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机遇,提升自身价值和职场竞争力,值得每一个“打洋工”中国人思考。
  回望历史,中国人海外谋生可追溯到百年前。当时国家贫弱,“打洋工”的中国人为世界贡献的仅是“苦力”,而非资本、技术、信息等核心要素资源。而今天,中国国内蓬勃的经济吸纳了绝大多数劳动力,“打洋工”的中国人也早已不是廉价苦力的代名词。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呈现新特点:新一代产业工人不断壮大,其专业素养丝毫不逊于国外同行,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日益活跃在全球各个领域;其次,在不少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或有中国背景的人士担任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执行官、总裁等高层职务;此外,中国背景日益成为华人华侨在外谋生的资本和优势,在利好个人求职前景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中外商业交融。
  影片《中国合伙人》中,最终实现“梦想逆袭”的主人公们叩问,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在笔者看来,或许,改变是双向的。在中国加速实现富国富民梦想、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大时代下,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具有中国背景的科学家、工程师、首席执行官等将在各自领域担纲,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创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返乡农民工打"洋工" 小额信贷成出国"启动金" 2008-12-02
· 海洋工程装备规划正在制定 2011-03-23
· 京沪深:开发商“磨洋工”坚守高房价 2010-07-30
· 开发商“磨洋工”坚守高房价 2010-07-30
· 海洋工程成新经济增长点 2009-08-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