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官员:中国的努力证明兼顾经济发展与环保可行
|
——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
|
|
2013-05-21 作者:陈莹莹 宋晨 来源:新华网
|
|
|
|
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不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道路是可行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20日在参加“明月行动·绿色中国梦”论坛间隙,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施泰纳说,在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人口脱贫。中国30年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是大部分西方国家经过上百年才逐步取得的。他强调,尽管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中国政府深知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社会发展的代价,并尽力避免。施泰纳肯定了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并称中国已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先锋。
施泰纳对今年1月份中国网民发起的“光盘行动”倡议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中国的节约粮食行动,与今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全球运动不谋而合。在这项减少全球食物浪费的运动里,他很高兴看到中国人发挥的作用。施泰纳提到,环境署发言人尼克·纳托尔不久前去中国访问,中国餐厅里食客将吃剩的食物打包带走的举动,给纳托尔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施泰纳还肯定了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打击野生动物偷猎方面的不懈努力。他说,今年5月初,环境署亲善大使、中国演员李冰冰专程访问肯尼亚,参与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大象的公益活动。今年2月,环境署与上海市委、市政府就野生动植物保护签署了合作协议。上海承诺今年将向公众推出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合作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行动。
针对近来中国所面临的雾霾天气等环境难题,施泰纳说,任何一个国家在追求经济飞速发展时,都难免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平衡方面“遇到挑战”,中国也不例外。
他说,中国北方的雾霾天气实质是发展所带来的必然问题,正如60年前的英国伦敦,50年前的美国洛杉矶,以及曾经受水俣病困扰的日本。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也同样经历过环境污染问题。施泰纳相信,中国政府会采取应对措施。但他也承认,治理污染问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施泰纳认为,中国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治理污染,美丽中国少不了蓝天。中国可以依靠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模式来发展绿色经济。比如,减少使用矿物燃料,推广清洁能源,以此改善环境质量。目前,环境署正和中国紧密合作,探索适合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明月行动·绿色中国梦”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当日在环境署总部所在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自2010年以来,“明月行动”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施泰纳认为,“明月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推动本国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这是中国在环保领域为世界所作的贡献。
“很高兴通过‘明月行动’,看到中国环保的‘新点子’,看到中国和世界交换其在环保领域的经验。我期待中国未来能与世界在环保方面有更多交流和互动。”施泰纳说。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