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近日刊登INVENITE资本董事长温斯顿·莫克的文章,主张由中央政府牵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中国的城市化筹措资金。文章题为《如何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资金》,摘要如下:
经过广泛的磋商,在国家发改委的协调下,中国城市化的长期计划即将敲定。所有复杂事情背后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费用怎么办?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计和其他来源,把一名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的合理起始费用是10万元人民币。因此,在2030年前把5亿农村居民(占中国城市化的70%)变成城市居民,需要耗资约50万亿元人民币(约8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与此事相提并论的是两德统一。后者耗资约2万亿美元,但人口基数要小得多,只有1600万人。按人口计算,中国城市化规模是两德统一规模的30倍,但费用是两德统一的4倍。
在这一背景下,突然取消户籍制度不可行。即使一夜之间就能建好医院和学校,也没有资金。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反倒更现实。虽然在资金上具有挑战性,但是在20年内实现这种社会融合应该是有可能的。快一点儿会超过中国的财政能力,而慢一点儿又有可能加重社会不满。
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村人口来到城市,每年的融入费用达到1.5万亿元,高于中国2013年1.2万亿元的预计预算赤字(约占GDP的2%)。此外,在成为城市居民的近5亿农村居民中,有2亿多是已经在城市居住的半城市居民。这笔20万亿元的累积城市化赤字将需要时间去消化。如果设法把这笔钱摊到20年里,那每年会增加1万亿元。
即使以这一循序渐进的速度,每年的总费用也将达到2.5万亿元。虽然吓人,但必须现在就应对这一问题,以防情况变得更严重。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项目。然而,中央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有限,大部分工作留给了地方政府。而就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几乎无力承担估计有10万亿至20万亿元(占GDP的20%至40%)的巨额债务。在等待城市财政改革之际,它们承受不了这样的负担。
所以,北京必须牵头。一个由中央协调的资金计划有望能够:
增加财政收入。除向有钱和盈利的公司征税外,还可以考虑一系列税收,比如资本收益税、商品服务税和遗产税等。可以要求想变成城市居民的流动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缴纳额外的社会服务税。
国有资产货币化。可以向共同基金注入股份,把股份分割成小块分配给广大民众。这可以提供有效的渠道来消化过剩的流动性并与民众共享繁荣,从而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公有的企业。
强制雇主缴纳费用。根据法律,雇主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障基金。但事实上,这一要求并未得到严格的执行。可以设立一个国家储备基金管理机构来严格要求雇主缴费。这个中央管理机构还可以更好地协调各地区之间不均衡的社会保障基金。
改变农地价值的流向。农地被地方政府以低廉的价格征用来为城市升级和扩大提供资金。在农地产权明确后,就可以改变农地价值的流向,从地方政府流向农民手里。例如,在地方和中央政府征税后,农地的十足市场价值可以按人头限额归于农民,其余纳入国家城市化基金。
增加预算赤字。即使其他措施得到了有效执行,仍可能出现资金缺口。中国或许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把预算赤字增至占GDP的5%左右。随着GDP的增长,此类赤字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此类赤字可以部分由市政债券负担。
利用这些举措筹措的资金,中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和直接管理某些项目,比如公共住房,来推动城市化。重要的是,必须严格管理社会项目,以避免因转让漏损和地方无能导致基金耗散。
推动中国增长的将是国内消费者。曾经的农村居民在成为城市居民后将变成完全的消费者,对社会服务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强大的倍增效应。
通过合理的安排,中国可以用城市化来为城市化提供资金。外来务工者将通过缴纳税费和社会保障金以及消费来承担他们变成城市居民所应支付的份额,更不要提劳动力剩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