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余波久久仍未散去。面对泡沫破灭之后留下的一地鸡毛,人们不再自我陶醉,毫无顾忌地疯狂投资,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投资模式和理财方法。如今,中国最大的IT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的华胜天成也正经历着这样的阵痛。
5月7日下午,华胜天成的股东大会还未开始,股民就迫不及待地向公司高管们连番发问。由于股民问题不断,整个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我们不会做与主业无关的事。”虽然行业发展进入瓶颈,利润率出现十年来的首次下滑,但公司董事长胡联奎坚称,华胜天成不会做主营业务产业链以外的投资。“短期利益的获得,不会让公司变得更强大。人的一生都在诱惑中度过,应不被诱惑而诱惑。”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五年增六倍
高速扩张之下,华胜天成“高处不胜寒”。华胜天成年报显示,2012
年,华胜天成实现营业收入5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1%;实现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降
31.63%。公司毛利率亦下降明显,2012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16.58%,比去年同期的17.95%下降1.37个百分点。
对于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原因,胡联奎表示,主要由于公司正处在业务结构转型时期,产品结构变化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导致的综合毛利率下降,同时,“机遇、内部管理等都是华胜天成面临的问题,我们正努力在改善。”
报表可见,2012年华胜天成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增加幅度较大,运营费用增长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其中,销售费用4亿,同比增长11.56%
;管理费用2.2亿元,增长9.36%;
财务费用2.8亿元,增长26%。
“成本增加大多都是人工成本,公司为了挽留人才耗费大量成本。如果人员变动太大,持续招聘,培养人员又需要大量成本。”华胜天成监事、证券部经理高蔚大呼“伤不起”。每年15%的人员流动率,让华胜天成的成本增加于无形。
记者同时发现,从核心指标看,华胜天成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公司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回款和流动比率弱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算长期应收款,2012年期末,华胜天成应收账款达到1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1.94%。
记者翻阅公司历年报表发现,实际上,近五年来,华胜天成的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且逐年递增。2007年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2.5亿元,2008年为3.4亿元,2009年为6.4亿元,2010年为9.6亿元,2011年期末达14.6亿元,平均每年递增50%。2008年,公司主营收入29亿元,而到2012年主营收入增至52亿元,仅翻了一倍,但公司应收账款却呈现六倍涨幅。
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坏账风险。
在华胜天成最近发布的《2012年度变更应收款项相关会计估计的说明》中,公司对应收款项回款周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4-5年、5年以上的应收款项账龄,对应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80%、100%。
一位参加股东大会的券商人士认为,客户赊销以及应收账款产生较大幅度的增加,带来坏账准备计提大幅增加的风险,未来将对公司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然公司连续几年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但应收账款却以更快速度增长,说明公司的业绩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增长是建立在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的基础上,公司资金如不能及时回笼,高增长将不再呈现。”一位业内会计师指出,应收账款就如一枚定时炸弹,或将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收账款高与公司的业务调整有关系,新增加的服务类业务相较此前简单业务的验收和款项回收周期长。同时公司在积极开拓新客户,初期为了维护新业务和新客户,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利润。”华胜天成财务总监任学英直言,为了开拓业务公司不得不在账期上做一些妥协。“目前公司正在尝试通过一些工具上的调整和替代,来尽快减少应收账款。”
去年华胜天成通过调整销售收现率,加强应付款项管理力度,经营性现金流实现盈利1.38亿元,从而扭转了自2010年以来,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然而成本压力和高应收账款仍在持续增加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减少成本费用;提高产品议价能力,在产品中逐渐增加知识产权成分,增加用户粘性。”胡联奎说:“提高净利润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华胜天成内部流行这样一段话:“一滴水,饥渴人的支柱;一度电,黑暗夜的希望;节约用电其实很简单,每天中午一小时关注照明,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节约用电。”现在,在华胜天成内部,每一个员工都被要求节俭。
“华胜天成这么大的规模,已经不是靠几个产品支撑公司业绩。”对于华胜天成面临的困局,胡联奎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思考,他说:“提高综合能力,这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这需要投资者对我们报以信任,相信我们能比较好地控制成本,相信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新业务开拓还未见成效
纵观华胜天成的发展史,可谓身兼多职,覆盖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三个角色。然而留给胡联奎更多的思考是:怎么让两条腿都跑得快,而且协调好。
“华胜天成定位究竟是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一位股民提出自己多年来的疑问。
“兼而有之。”胡联奎将华胜天成比作一个十项全能的运动员,“以我们的综合能力,在行业里可以说是十项全能的冠军,但长跑、短跑等单项我们也许都没有同行跑得快。这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我们若干新的业务也在培育,但还没有将其整合出强大的功能。”
华胜天成是中国最早提出IT服务产品化的公司。然而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整体增长放缓,一方面中国IT
市场环境日趋严峻,另一方面华胜天成业务转型致使其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去年,华胜天成主营业务之一的系统产品及系统集成收入为27亿元,占总收入的51.20%,,较上年同期降低5.79%;软件及软件开发和服务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7.20%,但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4.03%上升至48.80%。
“行业竞争充分,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微薄,公司的口碑、销量远不如前几年。随着客户对行业的了解,全行业价格透明,钱不好赚。”华胜天成的销售人员明显感觉不再像前几年在行业“吃得开”,开展工作越发乏力,“仅凭关系维系客户不能长久。”
“自有品牌培育较慢,无稳定利润来源,单品种销售规模小,没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拳头产品,大部分产品都面临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是华胜天成业务未来增长缓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华胜天成技术部人员深知公司的劣势和隐患。
这使得华胜天成不得不从长计议,加快培育新利润增长点的步伐。
为此,去年来,华胜天成明确“由产品增值销售为主的传统分销商向提供高端行业应用的IT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战略调整规划,增强了软件业务和服务业务的投入,而此项目更是具有项目实施周期和回款周期较长的特点,一定程度又将加大公司资金压力留存隐患。
目前,华胜天成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设有40多个分支机构,员工人数超过5000名,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子公司有20多家。然而对于一家规模如此之大、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为主旨的本土IT服务商,以怎么的方案转身,成为一个难题。
“对于部分亏损的子公司,我们将进行整合。也有部分公司受规模所限,没有很好地得到扩张。”在胡联奎看来,目前华胜天成发展中最大的败笔是:“管理层未把公司的各项业务形成最大的合力。”
“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正在想办法去改进,能改进多少,是管理层的能力问题。”胡联奎说,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如果适应晚了,必然处于被动状态。“我们想的挺好,方向都没错,但做得不够快、不够准。”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热门板块,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华胜天成均有涉及。然而每每看到华胜天成的报表,这些“新项目”产生的规模效益总是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
在大数据时代中,云计算被视作承载大数据的基石,大多数企业早就嗅出先机,华胜天成也不例外。公司很早就已经开始对“云计算“进行业务布局,按照计划,其将首先从电信行业入手,再逐步扩展到邮政、政府、媒体、能源等领域。近年来,华胜天成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和业务资源。
2011年,华胜天成募集资金4个多亿,募集资金用途投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等四个项目,然而除了信息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实现1.3亿元收益之外,其他项目实际产生收益状况均还是收效甚微。
“大数据时代马上到来,华胜天成在云计算领域起步较早,在中国范围内,华胜天成云计算在同行中可以算是领先一步吗?”一位股民对公司云计算的发展前景表示极大的兴趣。
“云计算主要是两个方面,提供服务、提供服务所需的工具和方法,华胜天成就是提供工具和方法的公司,目标是未来在安全、云存储等若干方面做出优势,目前收益零散体现在业绩报表中,未进行集合。”对于亮点项目何时见效,胡联奎称:“这在目前是不可预计的。”
一位长期跟踪华胜天成的分析师指出,纵观公司业务投放和产生的效益,新研发及承接的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软件业务尚处于投入期,产品成熟度和市场份额仍旧不完善。
高管疯狂抛售股票套现16亿元
华胜天成历史上,一直是自然人股东控股。2004年4月至2009年末,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苏纲。2009年末,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王维航,即华胜天成现任总裁。
记者发现,曾任华胜天成董事兼总经理,也曾是第一大股东的苏纲,2004年持有华胜天成1750万股。在2005年4月解禁后,苏纲多次减持,甚至创下上市公司高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6次减持套现6.6亿元和“每周一减”的记录。2008年后的两年里,苏纲继续减持1828万股,套现2亿元。
此后,无论是元老还是新上任的华胜天成高管,减持自家股份的数额之大,减持行为之密集令人惊叹。
根据上交所上市公司诚信记录,华胜天成多位高管在2008年至今的5年里,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其他形式先后减持78次,合计套现约7亿元。加之苏纲此前套现的超过8.6亿,华胜天成高管共计套现超16亿。
仅华胜天成董事兼副总裁刘建柱在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间,就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其他形式,共减持34次,套现总计约3.28亿元。其每次减持时间较为集中,基本在一月内完成,且在前两年其套现次数和金额均呈现递增趋势,在2010年达到顶峰。而2009年正是华胜天成业绩出现转折点,经营压力最大的一年,2010年开始,华胜天成业绩增速出现放缓趋势。
此外,华胜天成董事兼副总经理刘燕京自2008年6月2日到2013年5月8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买卖等形式,分22次以11元/股均价,减持合计2669万股,套现共计2.96亿元;董事长胡联奎2010年减持400万股,套现5245万元;总裁王维航2010年减持196万股,套现2242万元;杨俏丛2011年减持40万股,套现560万元;陈朝晖[微博]在2011年减持33万股,套现494万元。
2009年12月,华胜天成公布一则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拟授予给激励对象累计不超过2305.08万股的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包括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共80人。该草案特殊的地方在于,股票的来源是上市公司向股东回购再将之授予激励对象。
然而该方案因草案中对激励对象的业绩要求偏低,饱受市场质疑。半年后,华胜天成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修订稿,增加了净利润相对2009年复合增速不低于10%的解锁条件,且将解锁递延期限由两年缩短为一年。
而上述减持的高管之中,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华胜天成首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励的对象。在两年前的华胜天成股权激励对象中,包括陈朝晖、崔勇、杨淮、杨俏丛等高管及其他核心工作人员共69人。
股权激励的实施,未止住华胜天成的业绩下滑,与此同时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产生的费用摊销,却相比上年同期增加约1265万元。
虽然华胜天成一再强调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将公司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然而公司高管疯狂地抛售股票却与前者形成巨大反差,让股民费解。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股权激励。”胡联奎直言,“甚至出现反效果,激励过后存在增加被激励者纳税多等诸多遗留问题。”
“刘总为何一直大幅减持公司股份?一位股民忍不住向刘建柱提出疑问。
“他就是想买别墅,没别的。”胡联奎接过话茬,开玩笑地说道。引发会场一片笑声。“未来还有可能继续减持吗?”记者紧接着补充一句。
“减持动机与个人有关,与对公司的看法绝对没有直接关系。”刘建柱正面回答称,未来可能还将“减持一些。”
股权过度分散危机
华胜天成可谓是A股上市公司中,鲜有的没有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之一。华胜天成控股股东不仅几乎为自然人股东,且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不足10%。市场人士笑称,按照现有股价计算投资不足5亿元便可成为总市值42亿的华胜天成第一大股东。
根据华胜天成2012年年报,目前的股权结构为:社会公众股东占据总股本的75.76%;华计公司持股1.65%,其余几乎为自然人股东,其中第一大股东是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王维航持股9.96%,公司董事长胡联奎持股4.69%,公司董事兼副总裁与董事兼副总经理刘建柱、刘燕京分别持股3.47%、3.20%。
正是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华胜天成内部不得不实行一套非常严格的SSO系统,从销售到高管大小事务几乎都需要通过此系统层层提交,并在部门主管处层层审核。
看似严谨的系统,却束缚住了华胜天成员工的手脚。“比如竞标一个项目,经常是需要与公司出价部门协商叫价,但在提交系统之后经过层层审核,客户就没了耐心。即使谈成合约,最终也可能因为合同流程走得时间太长,而使得客户流失。”一个销售主管无奈称。
一位接近华胜天成的人士表示,收款时间长,最终的时间成本和利息,大多直接转嫁给销售人员,造成成本大幅增加,工资和提成缩减,销售人员积极性减弱,客户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缺乏绝对控股,涉及公司的利益需要与股东多番商量,并在决策方面取得一致。这样一来,商机就容易贻误。在重大决策上,公司的反应速度降低。此外,由于股权分散,存在较大风险,在银行贷款也容易屡屡碰壁。
一位公司中层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股权过于分散,股东人数过多,讨论问题时意见往往很难统一。大到公司运营决策,小到公司内部管理,一个问题有时要研究几个月甚至半年。出现“人人想管事,人人管不了”的局面,甚至会出现控制权争夺之乱。其透露,在华胜天成的历史上也存在股东多轮博弈的情况。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际,相当一批企业正打着算盘瞄准下一个并购的对象。华胜天成的股权分散使其被并购风险大大加强。
胡联奎:如果信 请坚信
印象中的胡联奎,身材微微发福,脸略显圆润,一身休闲装精神十足地比划着华胜的未来。相比三年前见到的胡联奎,此次着装更加休闲的他,明显瘦了一圈。尽管在胡联奎的言辞中,依旧可以看出他对华胜充满信心和憧憬,然而岁月无情,63岁的年龄有些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出身经济师的胡联奎,如今在华胜天成董事长这个位置上已有十余年。
这或许仅是多数企业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时期,然而却是华胜天成在资本市场的成长史,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有几千人的公司,从年经营额几千万元发展到几十亿元。
在互联网爆发的年代里,胡联奎与携手奋战的老友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华胜天成的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胡联奎和元老们深深明白华胜天成的成功更多在于顺天应命,顺时而动。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发展时期,带给行业的挑战越来越多。如何尽快完成华胜天成的蜕变和转型,进入“第二周期”,成为胡联奎和这批元老最大的考验。
当淘宝迎来十周岁生日,马云[微博]拂袖离去,留给业界一个不朽的传奇;何享健将千亿元资产交接给准备了11年的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张大中选择在家电大连锁的黄金岁月里激流勇退……很多长寿型企业的企业家都是隐在幕后,这是业内公认的事实,然而并非对于所有企业都适用。在华胜天成的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股权过度分散,谁能接手这重要的一棒,更是存在无限变数。
马云说,曾经这是一个缺乏信任的年代,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人,不相信世界,甚至是不相信未来。
“如果你们判断我们的大方向是对的,那就继续相信我们。”胡联奎多次这样向股民表达。对于胡联奎而言,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信任。
记者采访结束后,华胜天成一位高管送给记者一本《第二周期》。他告诉记者,华胜天成内部主要管理层都在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一行蓝色的字——“跨越衰退期创建新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