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在我国食用油主流市场上近年来一直被边缘化。但相信随着公众对棉籽油负面认知的消除,以及国家一系列扶持国产油料政策的出台和粮油行业的推动,棉籽油重回食用油主流市场指日可待。
消除误解 廓清公众疑虑
棉籽油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尤其是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发达国家被广泛食用,然而在我国由于公众对棉籽油存有负面认知,曾经的主流食用植物油逐渐被市场边缘化。棉籽油之所以会面临如此尴尬境遇,除了历史原因导致人们思想仍停留在对毛棉油的认知上,还有就是媒体的模糊报道不仅没有廓清人们的疑虑,反而更加重人们对棉籽油的恐慌。我们打开百度,搜索棉籽油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关于毛棉油对身体危害的信息,公众分不清毛棉油和精炼棉籽油概念,容易产生混淆,错把毛棉油当成棉籽油。公众一旦被这种模糊的信息所干扰,棉籽油的市场就可想而知了。
而事实上精炼棉籽油不仅对身体无害,还是富含营养的健康用油。据业内专家介绍,棉籽油含有约75%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类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约50%的对身体有益的亚油酸。同时,棉籽油还富含维生素E、甾醇和角鲨烯等功能性成分,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天然食用油。
据业内专家介绍,即使不用专业仪器检测,公众用肉眼就能分辨毛棉油和棉籽油,未经提炼的毛棉油颜色发黑、油质浑浊,国家是禁止在食用油市场上流通的。随着棉籽油加工工艺的进步,毛棉油中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就被去除了,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武汉工业学院博士生导师何东平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只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棉籽油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健康油。
响应政策 顺势而为
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粮油作物生产基地县建设”等扶持食用油产业发展政策列入文件;同年,棉籽油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并实施;而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将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油脂生产,使国产植物油产量比重明显提高。
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棉籽油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为了推进棉籽油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1年12月22日,国家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还专门在青岛召开棉籽油营养与健康研讨会,中国粮油学会的多位专家也在不同场合多次为棉籽油的推广应用摇旗呐喊。
棉籽油加工企业也顺应国家产业升级的政策,将一些产能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产油率高、产油品质好的现代化加工工艺和设备,像河北晨光生物等一大批棉籽油加工规模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为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找准定位 不走寻常路
目前,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几大品牌统领全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不过,看似饱和的食用油市场却依然可以进行品类细分,以花生油、玉米胚芽油、茶籽油为例,都已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业内人士认为,棉籽油要争得应有的市场地位,分得更多蛋糕,不能仅仅拘泥于为棉籽油正名,企业还需根据棉籽油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深挖产品利益点,形成强势产品概念,把棉籽油打造成为全国性品牌,用品牌孵化市场,获取更大市场空间。
棉籽油自身具备优异的高温烹饪效果,恰恰中国消费者的烹饪习惯也是煎炒烹炸等高温烹饪,如果在耐高温性和抗氧化性这一细分市场上来做文章,棉籽油前景自然会豁然开朗,市场之路亦会愈行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