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磊/摄 |
美国长滩近日宣布了关于打造绿色城市的“梦想宣言”。尽管存在不同声音,也曾有对国外产品不符合美国市场要求的担心,但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仍最终决定:由一家中国高技术公司帮助他们打造梦想。从追求能源替换和电能储存的理念,到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储能电站项目,再到美国市场战略,以及在北京推出的“三零方案”,这个名叫“比亚迪”的中国“造梦者”的确想法繁多。
而在所有愿景中间,比亚迪最大的梦想莫过于在全球市场打造来自中国的顶尖成功品牌,用创新技术让中国企业以“中国创造”的形象走稳国际道路。凭借新能源技术创新,以公共交通电动化作为美国市场突破口,比亚迪正在全力打造国际认可的知名品牌,探索一条由中国制造的创新企业之路。按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女士的话说,这条路将代表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未来30年的走向,即依靠技术创新,达到世界级顶尖水平。
“三个梦想”打造创新型公司
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南费加罗大街,比亚迪北美总部大楼。醒目的BYD三个字母右下方的注释写着三个单词“Build Your Dreams”。总部大厅中央,由零排放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电站、生态环保社区组成的立体模型展示着比亚迪构筑的未来城市模样。
总面积3100平方米的比亚迪北美总部大楼内,随处可见比亚迪的“三个梦想”。李柯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比亚迪的第一个梦想是实现太阳能发电,即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到与煤发电成本接近的水平,实现能源替换。目前,我们的太阳能发电成本每年在以10%至30%的速度下降。而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等因素,煤发电成本在以10%的速度增加。从商业投资来看,未来太阳能的投资价值会更高。”李柯引用公司总裁王传福的话说,“实现电能储存正如同数据储存和因特网等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革,它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因此,更好地储存电能成为比亚迪的第二个梦想。
“在前两个梦想实现的基础上,用电动车取代燃油车,让交通产品依赖于可再生能源成为比亚迪的第三个梦想。电站有了一定密度,就会像互联网一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者至少会使用混合动力车,比如上下班用电动模式,长途旅行时采用混合动力。而在公交大巴、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面,则全部采用电动车。公共交通的行驶路线相对固定,电站的设计相对容易,”李柯说。
以往,中国制造往往和廉价、劣质联系在一起。而比亚迪的终极梦想正是希望在美国市场树立来自中国的顶尖成功品牌。“我们的梦想是,再过30年,人们提到比亚迪,就会想到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充满技术含量的公司,正如同现在手机行业提到苹果公司一样,”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说,“当然,这需要我们有真本事,产品具备真正有竞争实力的技术含量。”
据李柯透露,2013年年中,比亚迪计划将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建厂生产电动大巴,这将是比亚迪首次在海外建立独有股份的电动大巴生产厂,其管理团队和员工将从当地聘用,部分生产线和模具将从国内引进,预计2015年年产量将达500辆以上。“在海外建厂的事,我们说了很久,但现在,终于有个日子了,”李柯笑着对记者说。
电动公交“跑”出市场突破口
“苛刻”的美国市场肯定了比亚迪方案。3月,长滩市最终决定为中国公司投资1400万美元打造绿色梦想。按照计划,比亚迪将于2014年6月前交付10辆约长12.2米(40英尺)的电动公交大巴。26岁的美国专业司机肖恩·迪克森是个机械迷,12岁就和祖父学习飞机驾驶,曾为美国空军效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迪克森刚刚结束比亚迪最新款电动大巴K9A从旧金山到洛杉矶路段进行的实际路况测试和展示任务,正准备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进行测展。
“这绝对是个非常棒的大巴,远远超出我最初对它的预期,它是100%的电动大巴。尽管官方标称说它可以满电状态下跑150英里以上,但目前我们一次充电最长跑了186英里,我们估算这辆大巴在满电状态可以跑约230英里。”迪克森对记者说。
作为整个加州测展的唯一司机,迪克森向记者介绍说:“尽管全程都由我来驾驶,但这车开起来非常舒服、有趣,一点都不重,我喜欢它。我开过不少车,包括电动车,也开过飞机,但开这样高性能的电动大巴却是第一次,驾驶这辆车让我想起开飞机的经历,它虽然不快但它易于掌控,令人印象深刻,转弯速率非常非常小。”
迪克森说,他的平均车速在每小时50英里,最高开55英里/时。他曾经开过一些电动车,但对那些车不太“感冒”,因为这些电动车的行驶里程通常很短,比亚迪的这辆电动大巴却完全不同。
“就电动大巴领域而言,在全世界范围内,我认为(比亚迪)在未来3年至5年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这应该说是比亚迪的最大亮点,”李柯说,“目前,比亚迪正聘请美国专家和当地销售团队根据当地各项法规和客户要求完善细节,全力打造全球最好的电动大巴。”2011年10月,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洛杉矶北美总部落成典礼上宣布,公共交通电动化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此后两年,比亚迪将把公共交通电动化,即电动大巴和电动出租车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比亚迪先后推出成熟稳定、续驶里程长的纯电动车E6、纯电动大巴K9。王传福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比亚迪的电动公交和电动出租车是目前世界上行驶里程最长的,可以满足公共交通的要求。如今,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推广到北美、欧洲、拉丁美洲等多个海外市场,同时也随着最新签订的长滩项目正式投入美国市场,此后将采取由西部向东部推进战略。比亚迪电动大巴还计划在苹果公司总部、洛杉矶国际机场、斯坦福大学等地正式投入运营。为了达到当地市场标准,比亚迪将启动位于洛杉矶兰卡斯特的一个已废弃的RV plant。在这座失业率高达15%的城市,比亚迪的贡献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将为美国其他城市的同类产品建立标准。
此外,公司正加大新能源车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力度,在荷兰、新加坡、美国、丹麦、德国、英国等地正全力实现电动车的规模化、商业化运营。在美国针对出租车领域的E6汽车已完成认证,目前正在寻找商业契机,准备进军美国主要出租车市场。
用环保理念和创新技术吸引眼球
除电动公交外,比亚迪还通过一系列行动开始在北美市场加大推广其新能源相关产品的力度。2010年7月,比亚迪与兰卡斯特市、KB家合作的“未来之家”太阳能住宅项目完工。从屋顶太阳能板、屋内LED灯、储能电池到充电桩,全部使用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
尽管市场反应不错,但李柯却告诉记者,“未来之家”对比亚迪来讲只是个很小的项目,已经是过去时,公司现在正在做大型的储能电站项目。
比亚迪的新能源相关产品不断与美国当地的环保和新能源项目结合,着力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包括与雪佛兰公司合作的风能和太阳能储能项目、为洛杉矶市住房局提供双模电动车F3DM等。
在消费者市场,比亚迪计划在未来3至5年推出一个DM车。这款车在美国的认证时间约需要两年,将在2013年在中国上市的F3DM的升级版本“秦”的基础上推出。“秦”,意为创造未来汽车标准和起始点。
先进的环保理念以及美国市场同样需要的核心技术,不仅是比亚迪的优势,也是吸引当地市场的原因所在。李柯说,比亚迪为美国市场带来的是有效减排的先进技术,产品着眼未来,均与环保相关,相关技术产品的成功代表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以创新技术闻名的美国也同样具有较大吸引力。
李柯认为,进军美国电动车市场,首先要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比亚迪所掌握的相关技术是美国也没有的,美国同样需要有规模的做电池的优质公司。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厂家,在全球手机行业占25%的份额,在全球储能电站也是居领先位置。
“尽管比亚迪目前尚未发力,但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兼具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的公司,比亚迪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具备竞争实力。尽管在传统车领域,比亚迪相对于其他企业只能算是小兄弟,但如果改变游戏规则,在电动车领域,我们就变成了老大哥。因为没有一家公司的电池可以超得过比亚迪。”她说。
此外,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对当地政府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增加就业,创造税收。以洛杉矶市为例,王传福此前曾表示,北美总部将成为比亚迪电动大巴和电动出租车的业务销售中心,这里将设立汽车和大巴的研发中心,开发更适合美国市场的车型。北美总部的设立预计将为当地提供数百个就业机会。
“比亚迪2013年年中将在这里建厂,会招聘当地工人,解决当地就业,我们的就业机会含金量高,因为我们是绿色就业,对当地不造成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李柯说。
产品设计适应海外市场需求
洛杉矶市中心南费加罗大街比亚迪北美总部大楼外,保时捷、奥迪、奔驰、日产等著名汽车品牌的销售中心比肩而立。
要想在这个强手如云的市场中站住脚,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与竞争对手一决高下的竞争实力、耐心以及其他能力。李柯介绍说,美国市场准入门槛高、对产品的细节要求和企业资金实力的要求都很高。比亚迪在向美国市场推广电动大巴过程中,也遇到了产品需适应当地市场的融合问题,需不断根据当地要求修改产品细节。如美国对大巴车的风口朝向、座位数量等都有明确规定,对大巴窗户有规定尺寸,不能太大也不能打开,以防有人跳窗。在欧洲,逃生口需配备逃生安全锤,但在美国这是不允许的,因为逃生安全锤被认为可以当成凶器。
“但我们是有技术实力的公司,我们的工程师也乐于接受类似的挑战。比亚迪一直是靠外销长大的,通过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的合作,我们对这些海外客户有一定的了解,对这种文化比较熟悉。”李柯说。
做好法律准备是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需要面临的另一个挑战。美国律师天下闻名,比亚迪需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各方面做好准备。据李柯介绍,尽管小官司几乎天天打,但比亚迪有非常优秀的律师团队,有法律方面的专项预算,早在2002年就在海外打赢了与三洋的官司,后来与索尼的官司也打赢了,比亚迪并不畏惧这方面的挑战。“就连我自己,也可以算是半个律师了,”李柯说,“比亚迪每年创造1000多个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告别人。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这样,与其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还不如放在世界顶尖技术产品的研发上。”
不过,即使拥有“金刚钻”也不意味着进入海外市场会一帆风顺。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比亚迪起步较晚,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受到反倾销政策的影响,“实际上我们在美国做太阳能发电是不成功的,没有太多销售。在未来一两年,如果美国还是‘过度保护’的市场,而不是开放市场,那么对于包括比亚迪在内的整个中国市场都将是不利的。重税之下,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李柯说。
此外,当地政府的采购周期长也是一个问题。比亚迪的电动大巴交货时间可能长达两年半,而类似的过程会让不少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失去耐心,提前撤退。
进军美国市场事先做好三件事
而在所有困难中,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的偏见才是最大的辛酸。
“美国是个‘大嘴巴’的国家,对中国产品有很大的偏见,一家对中国企业产生质疑,其他人就会跟风,而这对于真正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发展道路上面临的巨大障碍。”李柯说。
李柯认为,美国的偏见与一些中国企业的劣质产品、一些华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大关系。“中国制造”以前靠低价优势、以数量和规模大取胜,但质量不高,损害了中国品牌的形象。李柯认为,中国企业需要从长远考虑,不应只顾短期利益,进行短期市场行为。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也许不会记住出了问题的中国企业名字,也不会记住不给小费当众喧哗的个体,但他们一定会把这些与中国相连。
中国品牌进入美国市场树立品牌需要长期的时间,需要什么都做到完美,因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偏见是长期形成的,别人对你要求会更高。李柯认为,应对这一挑战,比亚迪只有通过“中国创造”的领先技术实力,依靠高品质产品吸引海外顶尖客户,积极用诚信和勤奋树立形象。
事实上,从“中国制造”构建“中国创造”,不仅走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应注意树立良好的中国品牌形象,每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树立中国人的形象、维护中国声誉当作责任。
对于美国市场的高门槛,李柯认为,这正是一个市场相对成熟的标志,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可以避免市场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而良莠不齐的市场,不仅会影响政府决策,更会阻碍创新理念和新型产品的发展,而最终能够成功迈过高门槛的必然是有技术创新的一流公司。
对于像比亚迪这样处于创业期的公司来说,尽管许多东西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套用,但在其近年来走出去的过程中,也积累下不少经验。“现在是(中国)企业家该思考的时候,应该求稳,求技术创新。”李柯说。
在谈到中国企业如何走好海外之路时,李柯对记者说,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准备好三件事,第一是思想上要准备好打持久战,需要长期战略。不能太急功近利,一味求大、求快,求高速发展。
第二,要根据当地文化和习惯重新设计管理模式和预算等内容,在法律上也要做好准备。对中国企业来说,核心一条是在当地招聘到专业人才。企业不要只看到廉价劳动力,要多吸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专注于技术创新。
第三,需要想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靠廉价成本、短期效益,还是靠独特市场,还是先进技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在目标市场具备保护优势。如果没有做好类似思考,靠投机心理在成熟市场是很难立足的。
在发力全球市场的同时,比亚迪也希望在国内构筑绿色梦想。去年年底,公司在北京宣布在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支持下,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针对国内出租车及公交大巴市场推出“零元购车·零成本·零排放”,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和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