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集运职工平均年薪25万 3000外包船员被消失
2013-05-08   作者:安丽芬 朱丹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字号

    日前,记者对上市央企薪酬予以调查并报道,其中中海集运去年以41.5万元的平均年薪高居榜首。计算方法是“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本期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然后除以员工总数。

    “分母小了。”中海集运董秘叶宇芒对记者表示,年报披露的只是在职员工4806人,其余还有两部分员工。一部分是由集团子公司中海国际管理的外包船员,大约有3210人,另一部分则是公司少量外租船上的船员和下属子公司少量外包工。

    而除了在职员工,上述两部分员工在中海集运去年的年报里却没有披露。也就是说,超过3000多名员工在年报里“被消失”。

    而如果算上没有披露的两部分员工,中海集运的平均薪酬约为25.05万元。这一水平在记者统计的208家上市央企中,排名第9位。

    3000多名员工并不是少数,所付薪酬也高逾8亿元,缘何没在年报中披露?

    “根据相关规定,我们需要披露的是在职员工数目,外包员工的薪酬包含在整个职工薪酬里面,我们披露的是整个的职工薪酬。”叶宇芒表示。

    “外包员工和派遣员工经常会发生变动,从中也可以判断其生产经营的变化。”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表示,但是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并未披露其规模及其变化,尤其在其效益不好的时候,使得其经营状态也被掩盖了,另外投资者也不能从这个细节判断其业绩的变化,平均职工薪酬也让外界难以测算。

    外包薪酬逾8亿元

    2012年年报里,中海集运的在职员工总数为4806人,对于其超过3000人的外包员工却只字未提。记者查阅其历年年报发现,其2010年和2009年的在职员工总数分别为7274人和7272人,2011年的在职员工总数为4509人。

    “之前这些船员是跟公司签订合同,后来这些员工是跟中海国际签的,就不属于在职员工了,所以就把他们去掉了。”叶宇芒表示。

    中海国际的全名是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一级子公司,管理船员3万余名和各类船舶78艘。

    “公司每年跟中海国际签订合同,由中海国际报给公司船员数目,我们支付薪酬。”叶宇芒表示,去年这部分员工共支付大约有6.66亿元。

    在中海集运的2012年年报里,还有一笔费用叫“外包劳务费”,去年共支付1.79亿元。

    “这笔费用是公司少量外租船上的船员和下属子公司少量外包工的费用。”叶宇芒表示。

    如此,其全年薪酬里有约8.45亿元用于支付给外包员工,占整个薪酬的比例约为42.5%;而3000多名没被披露的外包船员也占其在职员工数目逾66.8%。

    信息披露无章可依?

    上交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交易所对外包员工情况和劳务派遣情况没有特别要求,但是证监会的相关规定里有。

    他所说的规定是指《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该文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于劳务外包数量较大的,公司应当披露劳务外包的工时总数和支付的报酬总额”。

    劳务外包的数量多少算“较大”?在“较大”的情况下,劳务外包的报酬需不需要单独说明?

    其实,有些上市公司确实详细披露了其劳务外包情况。如*ST远洋在其2012年年报里的“员工情况”一项里,详细披露了劳务外包情况:工时总数为868万小时,支付的报酬总额是2.94亿元。这部分数额占其去年支付给职工薪酬总额的4.04%。
   
    “一般来讲,劳务派遣员工数目占到在职员工的数目达到20%-30%的就应该披露。”李长安表示,“但据我所知,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披露,如中石油、中石化等,他们有大量的劳务派遣职工,但是却没在年报里披露。”

    在2012年年报里,中石油、中石化等巨头未披露劳务派遣员工和外包员工情况,另外如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则在年报中披露了其劳务派遣员工的具体数目。

    “据我所知,一些上市公司的劳务派遣员工占比非常高,有些甚至跟在职员工的数目差不多,但这些却在年报里被忽视。”李长安表示,对于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情况,应该有个详细的披露规则,比如在某个时点还是时期加总、是人数还是工时,这些信息的透明才能使投资者据此推测公司的经营情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