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湖南省检察机关通报一起涉及药监领域特大腐败“窝案”,一次性查处职务犯罪20件26人,案涉1个厅级干部、4个处级干部,涉及相关职能单位部门11个,几乎覆盖药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
在涉及12家生产、经营企业的湖南药监领域特大腐败窝案中,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双鹤)子公司长沙双鹤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长沙双鹤)牵涉其中。
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至2010年,在涉案官员湖南省药监局原副局长刘桂生的“招呼”下,湖南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阳军等人对长沙双鹤被查获的
“滴通鼻炎水”、“复方甘草片”等数种劣药予以从轻处罚。多位受访的医药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医药招标领域的腐败并非罕见。药品招标的缺乏监管与可操作性,给企业可乘之机。
公司:不清楚为何被卷入
长沙双鹤总经办行政主管杨先生告诉记者,公司针对药品采购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指引系统,每一批次药品都会按照
GSP(GSP是英文GoodSupplyingPractice缩写,直译为货物供应规范,在中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验收入库,一般来说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公司经销的药品品种过万,难免有漏网之鱼。“有时候入库的某个药品当中,可能有某个批次甚至是某个批次中的部分药品存在问题。而刚好公司抽检时没有发现,结果在药监部门的抽检中查到了。”
杨先生表示,一经发现不合格药品,公司将立即予以销毁或退货,坚决不销售假药、劣药。“我们每年会销毁很多不合格药品,对于为何被卷入这次药监局的事件,公司还不清楚,目前已安排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
一位接近长沙双鹤的不具名人士指出,作为批发商,企业没必要为不合格的药品去冒险走关系。“不合标准的产品退给厂家就行了,去公关的话还不保险。”
长沙双鹤方面也认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药品质量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是药品生产企业,而非药品经营企业。公司只是负责在销售过程中,按照国家GSP要求,审核药品生产商的资质,以及药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范。
曾销售问题胶囊
去年10月18日,由长沙市食药监局发布的《第一期药品质量公告》显示,长沙双鹤销售的明胶空心胶囊
(批号20111108,“浙江省新昌华星胶囊厂”生产)抽检不合格。
杨先生解释称,该批药品的采购时间发生在“毒胶囊”事件以前。在国家重新修订相关标准后,公司已将之前出售的产品召回,与存货一起销毁或退回厂家。“去年公布了毒胶囊事件后,我们马上要求所有生产胶囊剂的厂商提供相关的铬检验报告单,没有提供的一律退货并不再进行相关采购。”
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16日期间,长沙双鹤实际经营了涉及“毒胶囊”事件的3个厂家的4个品种,公司在第一时间停止上述品种的采购和销售,并通知下游客户退货。
公开资料显示,长沙双鹤是由华润医药集团、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南控股的大型医药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开发、分销、配送业务,是湖南省最大的医药商业批发企业。
“每支注射液只赚1分钱”
多位受访的医药行业人士表示,医药招标领域的腐败并非罕见。药品招标的缺乏监管与可操作性,给企业可乘之机。
“药监系统素来是是非之地,尤其是药品招标,与企业的利益直接挂钩,这里面的水太深了。”江苏某药企一位负责药品投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请药监部门吃饭是常事,每到药品招标之际,生产商就要频繁“光顾”招标办。
按我国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方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
前述人士表示,通常来说药品招标采取打分制,就企业规模来说,是给全国排名前50名的加分还是给前100名的加分,由招标部门定。另外,如果一些企业想拿到为自己的产品“量身定做”的招标政策,那么也得看招标部门。
他坦言,药品中标与企业的利益关乎太大,不少企业故意压低价格、或巴结掌权者搅乱市场。“江苏一从事注射液生产的企业每支注射液只赚1分钱,而该药液的成本却要0.5元。也就是说,如果工人上班时不小心打碎了一瓶药液,他要多做50瓶才能挽回损失。他们还是愿意这么做,就是想以后靠量盈利,这样又能挤掉竞争对手,还能养活工人。即便只有1分钱的利润,也要为中标力拼到底。”
湖南某上市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亦表示,药品生产、上市到经营都要经过卫生部门、药监部门和物价部门的层层把关和审批,稍有卡壳就不顺利。可是药品招标的不确定性与可操作性,及中标以后企业利润的保障,让企业不得不去讨好这些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