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得到高速发展。自2002年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后,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 然而,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的侵袭后,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经济持续陷入低迷,复苏乏力,中国外贸发展逐渐步入僵局,外贸企业举步维艰。2012年,外贸同比增长跌至8%,这相对于以往10%至30%的增长率来说,差距甚大。 商务部近日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指出,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望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制约因素错综复杂,挑战和压力仍然较大。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我国出口增长持续低位运行,表面上看是受到外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因素的直接影响,其背后折射的是传统外贸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高位震荡、贸易摩擦加剧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大量投入的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人口红利消失的制约,同时也面临新兴经济体本土企业崛起的竞争压力。 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非常困难,外贸形势的恶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科技含量等途径培育全新的外贸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