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一份关于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称,经该协会在市场随机抽查奶粉样品,并送检比对后发现:国产产品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国外品牌质量都优于进口产品。但从价格上看,进口品牌价格高于国产品牌近一倍。(4月29日《南方日报》) 国产婴儿奶粉不比进口的差、很多指标高于进口奶粉、国产奶粉合格率99%、主流品牌奶粉100%合格……类似官方表态或“信心喊话”,不知道已经重复过多少次了。然而消费者信心恢复方面并未见明显改善。 为什么官方几乎喊破了嗓子,很多消费者却并不买账,甚至有逆反心理表现?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公信与监管公信的双双沦陷。没有公信,你说得再好听,公众也不敢相信。而公信是如何陷落的,国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业界与监管方面心里应该更有数。而恢复公信,断不是喊喊话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早在三鹿奶粉事件刚被曝出时,学者和公众舆论就普遍认为,中国乳业包括监管,必须洗心革面,拿出脱胎换骨的精神来——彻底告别某些不讲诚信和底线,以及有问题便遮遮掩掩、自欺欺人的惯性思维——比如多起“学生奶疑似中毒事件”的官方结论都备受质疑。 应该承认,业界与监管方面这几年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有些方面仍不尽如人意,且令人失望,比如奶业国标问题——为何一夜间倒退25年?修改国标的相关信息为何拒绝公开?乳协官员称,2010年我国修订了生鲜乳国标后,虽然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两项指标的要求低于欧美标准,但并不会影响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最终的产品质量。原因是生鲜乳标准是原料标准,而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行的是《乳制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标准。所以,“生鲜乳国标低于欧美,并不意味着国产奶粉质量就不如进口奶粉质量”。 这样的逻辑听着像回事,却禁不住推敲。《乳制品安全国家标准》并没有说是婴儿配方奶粉专用,而应该是所有的“乳制品”,那么,其他乳制品执行不执行这个“安全国家标准”呢?如果都执行,那么新的生鲜乳国标便没有意义;如果只有婴儿配方奶粉执行,那是不是说,除了婴儿配方奶粉,其他乳制品情况都不咋样?这种选择性“达标”,愈发让人糊涂。 乳协官员称,2012年共进行了11次抽检,结果表明市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都没有问题。希望政府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能及时发布权威的乳品质量信息,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当前中国乳业质量状况。理论上说,这种情况和努力,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但前提是政府监管先恢复公信。光明乳业应该算“主流品牌”了,其老总曾抱怨政府部门抽检“抽死人”;然而话音未落,就又爆出“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中含有卫生部规定禁放的乳矿物盐;而且那段时间光明乳制品问题频爆。媒体评论质疑:“抽死人”的监管没发现明晃晃的违禁物?再有,乳制品领域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媒体发现的,而监管部门在这方面作为甚少。这种情况下,“及时发布权威的乳品质量信息”能恢复多少信心呢? 恢复奶粉信心,必先恢复公信,而这个问题上,究竟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了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