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春播可能会推迟半个月。”黑龙江省肇东市玉米专业合作社社员单玉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如果全年积温不足,玉米产量将会受到不小影响。 据了解,“东北粮仓”正遭受春涝和低温灾害,其中黑龙江省涝情是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农业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10月以来,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气温持续偏低,低温春涝“双碰头”,给春整地和适期播种带来严峻挑战。近日,农业和水利部门就此密集召开专题会议,并派出多个专家指导组到东北主产区开展保春播技术指导工作。 记者在吉林采访了解到,进入4月,吉林省已迎来两场明显降雪,省内多地被皑皑白雪覆盖,土壤过湿,春涝严重,加之气温低、土壤化冻慢,致使全省今年备耕、春耕生产进度明显偏晚。 “今年东北的春播延迟已成定局,大约会在10天至15天左右,这样的春涝和低温天气50年、60年来都是罕见的。”中华粮网高级研究员李惊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粮食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后期还得看有效积温,尤其是关键生长期的天气情况。 李惊涛介绍说,东北第一、第二积温带主要种的是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受春播延迟影响,早熟品种的播种面积可能增大。中晚熟品种每公顷产量在8000公斤至10000公斤之间,而早熟品种每公顷产量仅为7300公斤至8000公斤,两者产量相差20%左右。 与此同时,北方11个冬小麦主产省中有10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陕西省出现秋冬春三季连旱。截至4月18日,全国冬小麦因旱受灾面积393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3378万亩。此外,全国小麦病虫害较去年同期增加45%,预计随着气温回升和降雨量增加,小麦病虫害将加速发生蔓延。 在河北省,19日开始出现持续大范围雨雪天气,4月飞雪在河北气象历史上并不常见。记者在当地了解到,目前河北省小麦正值拔节期,中南部麦区已进入拔节后期,即将进入孕穗期,是对低温冷害最敏感的时期。持续低温,轻则冻伤叶片,重则影响小麦抽穗,造成减产。 去年底,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提出,2013年在粮食发展目标上,要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就是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确保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力争实现“十连增”。 多个粮食主产区遭遇到异常天气,使得今年粮食增产形势严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占主导。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粮食减产的风险加大,从而给粮食“十连增”带来不小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