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梁兆基近期在新加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令人瞩目,但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不仅限于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他认为,中国未来应更注重人力资本积累,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强国。
国家财富重要组成
星展银行日前发布梁兆基领衔撰写的报告《转型中的中国》。梁兆基说,联合国曾在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建议摒弃单纯以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经济体财富的做法,而剑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帕尔法·达斯古帕塔则提出以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来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计算方式,或许可以为中国调整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根据这种计算方式,2008年中国的财富总量仅为美国的17%、日本的36%。由于中国在1990年至2008年间制造业资本存量增加了五倍,这意味着拉开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差距的主要是人力资本,这也是发达经济体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在美国和英国的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和88%。不仅如此,发达经济体的人力资本仍可显著提高,德国的人力资本在过去20年间增加了50%,从而保持高端竞争力。
梁兆基说,仅仅关注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来说并不可持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是降低投资对GDP增长拉动的贡献比例,也就是说增加消费。但这样却难以完全真正体现财富积累的进度。他告诉记者,超常的物质资本积累让中国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不过,物质资本边际生产力现在已经开始下降,如果中国希望攀升至价值链的上游,就需要逐步把重点转向创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中国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推广和战略定位至关重要。这恰恰也是一般认为“中国制造”的薄弱环节。
合理投放充分利用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以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工资水平以及预计活跃在劳动市场的年限等来计算。
粱兆基说,增加人力资本对于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是单位产值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是因为工资上涨的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他说,中国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已经达到4%,但衡量中国的人力资本,不能光看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和工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世界经济论坛的年度报告把创新能力作为世界竞争力指数的指标之一。与教育程度相比,中国的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由此带来的启示是中国必须提高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质量。真正的财富积累靠创新和教育质量。
梁兆基认为,人力资本投入还应注意投放到合理的领域,以确保现有的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利用。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在2000年至2011年间增加了六倍,出现了城镇大学毕业生供应过剩的现象。而一些学术研究甚至认为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出观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调整、服务业所占比重不增加,可能会导致更多大学毕业生无用武之地。
强化比较优势研究
人力资本在产业政策决策中也可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梁兆基说,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重点扶持某些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确定重点扶持的产业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据一些学者研究,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原则,其中之一是后发国家应当仔细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选择自己跟先进国家有差别但差别并不太大的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韩国在这一方面可以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它在经济发展阶段中也选择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后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选择了部分日本比较成熟的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当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是日本的35%、美国的10%左右。他认为,中国可重点关注那些根据平价购买力计算人均GDP是自身两倍的国家的相应成熟产业。
梁兆基说,中国已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扶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可以说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据他所知,有关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值劳动力成本的数据并不多,一般根据就业数字和劳动力报酬推算。而韩国的生产力研究中心专门进行劳动生产力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公布最新的数据。他建议中国深入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不同产业生产力和比较优势的研究,为确定产业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论证。
此外,中国政府还可鼓励私企增加研发投入,必要时甚至可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中国须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强国。”梁兆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