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末期以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传统的国家公共养老保障计划面临巨大的财政支付压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私人养老金市场,通过养老金制度结构调整和各种政策手段,促进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发展,以缓解政府的养老责任。
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报告,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7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0%以上。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就业人口逐渐减少,而养老金支出却逐年增加,养老金支付风险不断加大。
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率)低于50%,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虽在逐年提高,但替代率却在下降,2011年仅为42.9%。在当前基本养老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依靠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制度发挥作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国际上,年金市场一般指私营部门管理运营的养老金计划而形成的年金产品运营市场。私营养老金与国家管理的社会公共养老金计划相对应,通常包括雇主发起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或职业养老金、公共部门雇员养老金计划、个人退休金计划以及养老储蓄产品等。
当前全球年金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养老金资产规模逐步扩大,年金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市场分工日益深化。探究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为中国新兴的年金市场发展提供经验。
美国:国家社保基金将消耗殆尽个人养老责任时代到来
美国养老金体系俗称“三条腿走路”,是一个完备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为国家主办的社会保障计划(OASDI)计划;第二支柱为雇主发起设立的企业年金计划(还包括其他非营利组织,如教育、医疗机构养老金以及州、地方政府养老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养老金。
|
|
记者 方喆/摄 |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美国社会保障计划面临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自2011年开始,美国“婴儿潮”(Baby Boomer)一代(指在美国1946年至1964年这个生育高峰期间出生的婴儿,大约总量为7600万)开始进入退休高潮,由此带来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支付危机。2011年末,美国联邦社保信托基金的余额为2.7万亿美元,根据美国社会保障总署的精算报告,在今后75年内,由于OASDI计划当期收不抵支,到2032年该项基金资产将消耗殆尽,此后积累债务水平逐年上升,到2086年净债务现值积累为8.6万亿美元。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变化,在美国,雇员退休金收入的来源将日趋分散化,个人在养老保险责任日趋加强。根据美国雇员收入研究所的预测,到2030年,估计联邦社保计划和传统DB型年金为雇员提供的收入,占整个退休金的比重将下降到24%左右,而个人账户的退休金资产和工资性收入将上升到76%,这意味着“个人养老责任时代的到来”。
在美国多支柱体系中,年金市场资产指的是由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组成的退休金资产。
从融资和给付方式上来看,企业年金计划可分为两大类,即DB型计划与DC型计划。DB型计划是一种非政府强制性的计划,没有全国统一的待遇标准,也没有法定的最高限额。计划不为参与者设立个人账户,只是建立一个总的共同账户。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DB型计划的资金筹集模式为现收现付制,多数企业采取的是雇主单方注资方式。但由于缺乏担保,资金来源和雇员利益无法保证。1974年出台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明确规定实施DB型计划的雇主必须改为实行基金积累制。在DB计划下,投资和死亡风险由发起计划的雇主承担,雇主负责补足资金短缺并且支付年金直到退休者死亡为止。如果雇主破产并且计划资产不足以支付待遇,养老金待遇担保公司(PBGC)将接管计划并每年支付养老金待遇,但待遇不超过一定限额。
DC型计划要求雇主与雇员双方共同为计划供款,每一位计划参与者都设有独立的个人账户。雇主利用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向雇员提供退休金给付。雇主一般会建立个人账户管理机构,协助雇员进行投资选择。投向共同基金是DC型计划养老金投资最主要的方式。个人账户的最终积累额以及投资收益决定了雇员最后的退休给付。DC型企业年金计划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现金购买计划、利润分享计划、401(k)计划和雇员持股计划。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401(k)计划。在DC计划下,单个雇员承担其账户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类计划在退休福利归属权的设计和退休福利可携带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DC型计划迅速发展。
在美国企业年金市场的DC型计划中,401(k)计划的规模最大,目前该计划占据了DC型市场养老金资产总量的近90%。
金融危机后监管机构新政提高私营养老金计划保障性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美国年金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私营养老金市场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在参保方面,养老金计划的覆盖面仍然不足;第二,在投资积累阶段,金融危机期间的市场下跌给养老金投资带来巨大损失,过于复杂的投资产品设计使雇员面临选择难题;第三,在待遇领取阶段,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雇员的储蓄水平较低,积累性养老金资产购买年金的比率较低,造成工人的退休准备不足。近几年来,美国养老金监管部门主要出台以下政策措施,提高私营养老金计划的保障性。
在DC型养老金计划下,投资决策由雇员个人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私营养老金资产缩水约20%,许多退休老年人口承受巨大损失。同时,传统的养老金产品组合计划过于复杂,参保人由于金融知识缺乏、非理性因素、个人惰性等原因很难做出适宜的投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年金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新的投资产品计划,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并简化投资程序,为参保人提供更符合自身特点、简单方便的投资服务。这些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生命周期基金,也称为“年龄基准基金”,是指根据参保人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不同风险组合的投资基金。一般而言,年轻投资者高风险投资组合的比例较高,而接近退休的老年工人则以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为主。
第二,时间目标基金。该基金是一系列投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等)的自动设计组合,目标在于按照投资人提出的时点需要(比如退休或待遇领取时的特定年龄),设计出相应的养老金投资组合策略。通常,该基金并不提供投资回报的承诺保障,但通过收入目标基金,为投资者提供方便的多重退休金资产储蓄策略。
第三,平衡基金,也称为混合基金,是指一系列由股票、债券和短期流动性资产组成的投资基金。通常,该基金采取被动投资策略,不会主动按照市场变化做出调整,而是追求指数化投资,这是其与生命周期基金和时间基准基金不同的特点。
为推动养老金计划的年金化产品普及率,2012年2月美国财政部提出一份关于养老金资产购买“长寿年金”的提案,在该提案下,雇员可在65岁退休时,将401(k)计划中一部分退休金储蓄提取出来,购买长寿年金保险,等雇员在80岁左右时领取固定化的年金收入。根据目前的退休金领取规定,受益人必须在70.5岁之前从个人账户中提取出最低限额量以上的退休金,“长寿年金”的提案为受益人的高龄风险提供一个保障措施。
智利: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AFP)保证投资回报率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智利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为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面临许多问题。1980年11月,在军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智利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法案(3500号法令),引入了完全私有化运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体制。其特点是:第一,为每个雇员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缴费为雇员工资的10%,全部存入个人账户;第一,专门成立单一经营目标的养老金管理公司,由其负责缴费的收集,账户的管理以及基金的投资运作;第三,雇员自由选择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退休时账户积累资产转化为年金,支付给参保人;第四,成立养老金监管局,负责对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即AFP)的监管,并且由政府提供最低养老金保障;第五,养老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政府采取严格的数量监管模式,防范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
AFP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管理个人账户、进行养老基金投资、确认和管理养老金给付、提供服务和信息和境外业务活动等。
政府对养老基金投资具有严格的要求,投资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在养老基金投资的渠道和范围上,政府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数量监管方式。制度建立初期,养老金只允许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工具,包括国债、金融机构债券以及公司债券等。从1985年智利开始允许养老基金投资于股票,1990年允许养老基金投资国外证券。目前政策允许的股票投资比重达30%以上,国外证券投资达到40%。
第二,实行养老金投资产品风险评级制度。法律要求私营机构发行的金融投资产品只有经过政府许可的风险评估公司的风险认定后,才能成为AFPs的投资对象。
第三,交易市场要求。一般情况下,涉及养老金投资的交易都要在正式的二级市场内进行。
第四,禁止AFP公司的关联交易,以防止养老金投资产生利益冲突问题。
第五,雇员的投资选择权。历史上AFP公司只能设立一支投资基金,2000年开始设立两支基金,2002年增加到A、B、C、D、E五支投资基金,各支基金具有不同的风险回报组合,其主要区别在于股票投资所占的份额上。在股票投资份额上,基金A为40-80%,基金B为25-60%,基金C为15-40%,基金D为5-20%,而基金E则不能投资股票。
智利政府还建立了养老基金的投资担保机制。AFP公司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和强制储备金要求。政府对AFPs的投资回报率有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即每家AFP每个月都要保障其管理的养老基金在过去36个月(2002年以前为12个月)的实际投资回报达到一定的最低标准,即它的最低收益率不能低于该类基金市场平均收益率2个百分点或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50%(采用两个数据中的较低者)。为应对养老金投资波动可能造成无法满足最低回报率要求情况的出现,法律要求每家AFP都要建立储备金制度,即公司从自有资金中划出总量为其管理养老基金净值1%的资金作为储备金,并将储备金与其管理的养老基金一起进行投资。
自1981年积累制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养老基金积累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5月,智利养老基金的总价值为1164.391亿美元。养老基金占GDP的比重由1981年的1%上升到2009年末的65%左右。
智利养老基金的快速积累得益于历史上良好的投资回报效果。虽然回报率在金融危机年份期间的波动幅度较大,但长期平均下来的累计回报是相当可观的。在1981至2010年的30年期间,私营养老基金取得了年均9.23%(扣除通胀因素)的高额回报率。
|
中国社科院专家郑秉文: |
|
中国版“401K”或将带动4800亿资金 |
记者
金辉 |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两份关于企业年金的文件,包括第23号文件《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23号文)以及24号文件《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别规定扩大投资范围和发行养老金产品。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23号、24号文,极大地推进中国版“401K”计划的发展。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一定会对中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良性助动。企业年金大“松绑”,或给包括资本市场带来4800多亿资金。
郑秉文在该中心主办的“解读和实施企业年金第23号和24号文件”座谈会上指出,23号和24号文的出台,总体来看,一是实现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创新。23号文扩大了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范围,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化深入;24号文通过投管人发行标准化养老金产品,在目前制度框架的后端建立一个集合,极大地降低了制度复杂性,大大提高制度效率。
二是降低了运营成本。企业年金的后端集合使整个制度大大简化,有利于投资组合的整合,允许投资管理人发行标准投资组合,一只养老金产品可以面向多个委托人销售,改“一对一”为“一对多”,扩大投资管理人管理的养老金资产规模,减少基金经理和估值、清算人员人数,有利于投资管理人实现集约经营,降低成本并提高投资效率。
三是提高了投资收益。23号文扩大了企业年金投资范围,增加了5类投资产品,为日后稳定和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提供了政策保障。
最为重要的是,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投资压力越来越大,远远超过企业年金。“通知”不仅对企业年金制度是有益推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也是重要尝试。从1991年建立补充养老金制度至今已有22年,这22年中养老金制度的第一支柱取得长足发展,但第二支柱发展相对缓慢。从长远看,此次两个“通知”的发布将会大力推进多层次社保制度的建设。另外,完善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也是对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一次制度推进,为推进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夯实基础,将有利于下一步全国事业单位乃至公务员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企业年金投资收益为5.68%。对于如何看待未来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趋势,郑秉文指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近年来飞速发展,未来仍有巨大空间。但是,在与基金市场需求和国外企业年金发展状况相比较后,还应承认未来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方面,固定收益类品种有待增加。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不断呼吁拓宽投资渠道,给企业年金多一些投资选择余地,以使其能够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但是,在人社部11号文对投资范围的限定下,企业年金投资业绩高度依赖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表现,这并不利于资产投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企业年金投资收入不稳定,甚至年收益出现为负的情况,例如2008年投资收益率为-1.83%,2011年投资收益率为-0.78%。
另一方面,投资效率有待提高。2012年底投资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共计4800亿元,这些基金分布在2200个投资组合中,平均每个组合管理资产规模只有2亿元;相比而言,基金公司管理的2.5万亿公募基金只有1100个组合,平均每个组合管理资产20多亿元。在现在这种“一对一”的投资模式下,企业年金投资组合数量大、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营,投资管理人为此需要配备大量的基金经理和估值、清算人员;同时,一个基金经理不得不管理多个投资组合,精力难以集中,很容易影响市场判断和投资收益。
在回答企业年金相关的金融机构未来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时,郑秉文说,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部门对于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等“五类人”的管理效率要求逐渐加大。如24号文推出了养老金产品,由投资管理人发行标准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委托人选择自主投资的可能性加大、积极性提高,这将迫使受托人(包括法人受托和理事会受托)必须更加积极投身企业年金管理并提高管理效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受托人“缺位”的问题。受托的理事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对其提高专业化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投资管理人由被动的业绩竞争转变为主动的产品开发,其在共同基金市场的专业优势将在企业年金市场上得以有用武之地。此外,投资范围扩大也将大幅增加托管人、账管人的工作量,对其提出技术上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