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运输机放飞蓝天、歼-15舰载机完美上舰……这些辉煌成就外界有目共睹。在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看来,这些仅仅是中航工业大力推动资本化后取得的成果,未来中航工业将以资本化这一手段,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从2008年正式成立以来,资本化运作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一条清晰的发展主线。在未来,中航工业将借助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和资本运作等一系列手段,用资本对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支持,最终实现中航工业和中国航空工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引领世界航空工业潮流。
支撑技术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撑,从马克思说的没有股份公司、没有股票发行就没有铁路的发展,到硅谷的出现,背后都有着大量的资本。因此,加快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有利于中航工业旗下公司的新技术得以发展。”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林左鸣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航工业资本化运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从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每一次的大的变革和发展,背后都有着创新技术的推动,而在这些创新技术背后,则是巨大的资本支持。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这种资本推动技术,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格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想要快速实现从新技术到新生产力,再到新产品的过程,作为现代企业就必须得到资本的支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变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六十周年的时候,中航工业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航空主业的技术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最后到并驾齐驱,并且希望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后人实现超越,能够引领世界潮流。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有强大的造血机制,就必须靠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化运作。”林左鸣进一步解释。
2008年,中航工业成立后迅速确立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其中,资本化运作就是“五化”中的核心之一。随后,中航工业在资本化运作方面,开始推行三大举措:首先,依靠已有的18家A股上市公司和3家H股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按照集团重组后的专业板块进行整合;其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批复,对中航工业中应用开发的科研院所进行资产方面改造整合,把非经营性的30多家科研院所的相关资产转化改造为经营性资产。此前中航工业的科研单位虽然是非经营性,但其中不仅包括基础性研发工作,也包括产品生产、使用、售后服务等能够经营的业务,而新的重组思路则是要把其中的经营性部分分离出来,进行资本化运作;第三,在不失去国家核心控制的前提下,通过资本化运作,改善集团资本结构,吸引社会资源投入。根据中航工业的目标和估算,要在2020年实现集团一万亿元收入经济规模,意味着从2008年开始,中航工业的资产规模要在之后的九年中每年实现15%的增长,这就需要倚重资本化运作,实现资本扩张发展。
据中航工业介绍,集团2008年设定了资本化运作的战略目标,即“3年子公司80%资产上市,5年集团80%资产上市”。目前,中航工业正朝着这个目标稳步前进。截至2012年第,中航工业已实现26家子公司在A股、H股和国外市场上市,总市值约2000亿元,资产证券化超过50%,并从市场上筹集到了约300亿元的资金,为集团的一大批重点项目提供了发展动力。
重塑现代企业
在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六十周年之际,中航工业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航空主业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用十年左右时间,做到从望其项背到基本并驾齐驱;再经过三四十年,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一百周年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林左鸣看来,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过去十年,用西方人的话讲,我们的航空工业是井喷式的发展。而2013年的集团工作会议后,我们将部署第二轮‘井喷’,即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突破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们技术和实力。”林左鸣说,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除了资本化运作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的资金支持,还进一步改造了企业,使得企业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
“从世界上的军工巨头来看,真正的竞争强手都是上市公司。美国军工企业的背后,既有白宫的政府支持、又有五角大楼的军方支持,更重要的是还有华尔街资本市场的支持。”林左鸣认为,通过资本化运作,中航工业以及中国整个航空工业,都会被改造得更具发展潜力。
时任中航工业资本运营部部长李平介绍,从集团的整体发展来看,资本化运作首先是把集团公司内部的业务通过资本纽带,实现专业化的整合和融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航空工业的建设比较分散,一个集团公司有几百家企业,结构不合理;一项业务有多家公司在做,重复建设严重;面对市场时,还会产生内耗式的竞争。这些都不利于航空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资本化运作的职能就是改变过去行政命令的模式,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以资本为纽带的“合并同类项”的整合新模式。
据中航工业介绍,在过去几年中,集团公司通过资本化运作,并购了30多家各类企业,实施了20项专业化重组,涉及95家成员单位,形成了飞机、发动机、发动机控制、航空电子、航空机电等一批专业化公司。另外,还在集团内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业务板块,其中飞机业务、直升机业务、发动机业务、系统业务、航电业务、通用飞机业务等已形成规模和体系,并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李平还介绍,针对发展目标,集团公司还在产业链、价值链上进行了资本化运作,不断寻找并锁定一些对产业发展关键的、具有支撑作用的企业。比如,影响新一代飞机和发动机发展的新材料、新工艺的企业。在这方面,集团公司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探讨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种整合方式,可以是并购,也可以参股或者控股,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整合,打造集团公司的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另外,围绕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中航工业还通过资本化运作开始尝试国际并购,此前已经成功并购了欧洲著名的航空复合材料公司奥地利的FACC。
林左鸣还强调,在企业业务能力增强的同时,通过资本化运作,集团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也上了一个台阶。他介绍,经过资本化运作,着手将集团下属的科研院所的经营性资产加以剥离,并重新整合进相应的业务公司中。如果推进到位,科研机构就恢复其科研的根本职能,研发能力大大增强;而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为关键的是,集团公司内部各个企业和机构的职能更为明晰,便于统一管理,有助于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
母子公司两级上市
中航工业目前旗下已经有用26家上市公司,并以此形成了多个业务板块,而在未来,中航工业还将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的整体上市。
林左鸣介绍,在不断实践中,中航工业的资本化运作思路也在不断“调整”。经过集团的深思熟虑,中航工业未来将进一步寻求母子公司两级上市。
“以往中航工业考虑是各专业化板块进行业务整合,分别实现上市,就代表集团整体上市。现在希望有所突破,想通过实现控股母公司的整体上市,最终形成母、子公司两级的上市体系。”林左鸣这样说。
“我认为要迈的更大一个步子,就是一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作,一定要做到主要业务能够上市,能够真正做到既利用政府国家的力量,又利用资本市场和民间的力量。”林左鸣进一步说,这样做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精力放在集成化上面,把很多配套业务通过民营企业来助推。”
林左鸣还希望把中航工业的每个业务板块都做成上市公司,中航工业母公司作为持股股东。“我们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母公司具有较大融资能力,持有的专业化业务板块都是上市公司,母公司会投入资金,根据这个业务板块的发展要求来进行私募,或者投资做一个项目,我把项目孵化好了,挣钱了,再源源不断地注入上市公司。这样一种流程,应该说对小股东、股民都是非常好的事。”林左鸣这样规划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想,中航工业专门成立一家负责金融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航工业投资控股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投资”)。在集团内部,对这家公司的定位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重要金融投资平台,担负着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探索航空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使命”。而在中航工业成立之初,即对内部金融资产进行整合,通过股权划转与托管方式,将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和产业基金置入中航投资。同时,通过收购和参股的方式涉足保险和银行业。
此前,中航投资与法国安盟保险集团公司合作,筹建了财产保险公司,全牌照金融业务平台已现雏形。作为集团公司的重要金融平台,中航投资曾积极参与集团的并购、重组,先后投资了中航重机、西飞集团、中航国际集团、沈飞民用航空公司、成飞民用航空公司等,除了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还探索出一条新型战略产业发展之路。另外,中航投资成立以来,还加大了对“三新”领域投资,与成飞集成一起投资了中航锂电,与香港未来国际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林左鸣说,纵观国外成功的大型企业,其背后都有专门的金融业务公司支持,例如美国的通用集团。而中航工业成立自己的投资业务公司,将更好地服务集团和旗下各个企业的资本化进程,最终构建起母公司和子公司两级上市的体系。
林左鸣透露,2013年中航工业的金融业务将有更多动作:其一是杠杆性的金融工具,比如租赁公司;其二是中航投资公司会投资一些高科技概念公司。“做航空产业,不搞租赁公司肯定不行,如GE租赁公司对GE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没。因此,我们会选择杠杆性的、工具性的金融业务尽可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