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成IPO毒药 如何处罚是试金石
2013-04-16   作者:曹中铭(独立财经撰稿人)   来源:新浪财经
分享到:
【字号

  保荐工作出现问题,保代往往成为“替罪羊”,而利益最大获取者保荐机构一般都安然无事,这无疑是不公平的,这也是监管部门在处罚券商时投鼠忌器的表现。既然证监会将严重违规行为挂在嘴边,那么就应该付诸实施,而如何处罚平安证券,将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
  据媒体报道,创业板公司万福生科欺诈发行上市案已进入证监会的行政处罚程序。万福生科是否会遭到监管部门的第三次公开谴责,进而成为创业板首家“被退市”的公司,以及其保荐人等中介机构与人员会受到何种处罚,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作为万福生科的保荐人,平安证券再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绿大地造假上市案中,联合证券因被证监会认定未履行勤勉尽责的职责,未发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编造虚假资产、虚假业务收入等,而被监管部门处以没收业务收入1200万元,并处以1200万元的罚款。这也是保荐制实施以来,证监会对保荐机构作出的最为严厉的处罚。对于平安证券,对其处罚是否会像联合证券一样“适可而止”,最终的结果又将如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知道答案。
  但市场对于平安证券被处罚的传闻却愈演愈烈,有传将暂停其保荐资格3个月的,更有传其将被暂停保荐资格1年的。针对传闻,平安证券声称,目前尚未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正式书面通知。也就是说,目前的一切传闻,都属于“空穴来风”。
  去年9月15日万福生科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上市公司发布的自查公告显示,其在2008年至2011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并且四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同时,万福生科在2012年半年报中也存在虚假记载,其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实际上,万福生科在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实现的净利润不过区区2000万元左右,根本不符合上市的条件,但通过造假,将自己包装成为一家极具成长性的公司,并“冠冕堂皇”地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其“造假手法隐蔽,资金链条长”,并且情节恶劣,而作为保荐人的平安证券显然难辞其咎。
  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主要在于继绿大地、胜景山河、广东新大地之后,市场上再次出现了造假上市案件。造假上市者的鱼贯而出,亦引发了市场的强烈质疑,而监管部门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其实,在市场纷纷质疑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同时,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也成为千夫所指。
  自创业板开板之后,平安证券在保荐中小企业上市中以数量优势实现了突飞猛进,并上演“弯道超车”的好戏。应该说,这几年来平安证券不仅保荐上市的企业数量多,其从中也获益不菲。资料显示,2010年全年,平安证券共计保荐新股38家,以10.83%的市场份额高居各券商之首,保荐承销收入达到24.05亿元。2011年,平安证券完成新股承销34宗,实现承销与保荐收入16.64亿元,市场份额为12.58%,蝉联三项第一。2012年平安证券共计完成14宗IPO承销,承销与保荐费用收入合计4.34亿元。
  这几年的平安证券堪称“辉煌”,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累累污点。其一,平安证券虽然保荐上市的企业最多,但个中业绩“变脸”的也不少,如2012年其保荐了14家企业,三季报显示,其中有7家业绩出现“变脸”。正是由于其保荐的企业中业绩频现“变脸”现象,平安证券成为不折不扣的“IPO毒药”。其二,无论是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胜景山河,还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万福生科,都属于造假上市的典型案例,也都是平安证券的“杰作”。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有“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的与保荐工作相关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通过从事保荐业务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违反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义务的其他情形”等八种情形之一的,中国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情节严重的,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并可以责令保荐机构更换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其保荐机构资格。仅仅从平安证券保荐万福生科看,至少应该暂停其保荐资格3个月。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平安证券显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从2010年至2012年,平安证券从市场中窃取承销与保荐费用高达45亿元,但其保荐的质量却令人不敢恭维,保荐项目频现“变脸”,“IPO毒药”的美誉,胜景山河与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这一切都说明平安证券在保荐过程中,常常只顾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而且,在其保荐的项目中,是否还存在没有被曝光的“万福生科”显然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这样的保荐机构,对其作出处罚,更应该综合考虑其此前的保荐情况。因此,平安证券的违规行为,并非“情节严重”,而应认定其“情节特别严重”,对其应采取撤销保荐资格的处罚。
  保荐工作出现问题,保代往往成为“替罪羊”,而利益最大获取者保荐机构一般都安然无事,这无疑是不公平的,这也是监管部门在处罚券商时投鼠忌器的表现。既然证监会将严重违规行为挂在嘴边,那么就应该付诸实施,而如何处罚平安证券,将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平安证券撒弥天大谎 称不知暂停三个月保荐资格 2013-04-15
· 平安证券“研报门”盖棺定论 深圳证监局认定三宗罪 2013-04-15
· 平安证券再造投行业务 2013-04-15
· 平安证券恐遭史上最重罚单 2013-04-15
· 胜景山河万福生科 平安证券屡"犯事" 2013-04-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