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研报门”盖棺定论 深圳证监局认定三宗罪
2013-04-16   作者:记者 张婷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分享到:
【字号

  2011年在市场上曾掀起轩然大波的平安证券发布鼓吹海欣股份的研究报告,致使海欣股份股价短时间内暴涨,另一方面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资管”)却在大宗交易市场频繁对倒买卖一事,经过两年的调查取证,目前已有定论。
  深圳证监局认定平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至少存在不谨慎、不客观;撰写过程受到平安资管干涉和影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深圳证监局要求平安证券增加对发布研究报告的合规检查并处分有关责任人,并要求平安证券于月底前落实具体方案。
  事实上,自2009年起,随着骨干员工的陆续跳槽,平安证券研究所已逐步走向衰落,而此次深圳证监局对“研报门”的盖棺定论,恰好再次反映出平安证券研究能力的不足和独立性的缺失,这对目前已经风雨飘摇、负面满天飞的平安证券而言,犹如雪上加霜。

  深陷“研报门”

  2011年1月4日,平安证券发布了一篇名为:《海欣股份直肠癌治疗性疫苗价值凸显:股价至少低估50%》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凭借海欣股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直肠癌治疗性疫苗(APDC)价值凸显,股价至少低估50%。
  此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对海欣股份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带来巨大影响。其中1月4日当天海欣股份上涨3.54%;次个交易日开盘后不久即封涨停,1月6日更是一字涨停。短短三个交易日里海欣股份的股价从6.49元狂飙到8.13元,涨幅高达25.26%。
  另一方面,也恰好是在这三个交易日里,平安资管在大宗交易市场上频繁“左手倒右手”。其中,1月4日,平安资管买卖海欣股份1200万股,成交折价率0.74%;1月5日,平安资管以折价2%再次成交1700万股;1月6日则以平价成交150万股。三个交易日里,平安资管共计成交3050万股海欣股份,金额约2.15亿元。经过轮番腾挪,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海欣股份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平安资管持股份数从4.74%下降为3.99%。
  由于平安证券为平安资管控股股东平安集团下属子公司,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此举遭来市场质疑声一片。2011年5月中旬,从平安资管处传来消息,其已被深圳证监局调查,调查原因正是在于利用平安证券研报违约交易海欣股份。

  三方面问题被揭露

  事隔两年时间,深圳证监局的一纸公告让当年沸沸扬扬的平安证券“研报门”事件再次回归到公众视野。
  4月3日,深圳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平安证券采取责令增加合规检查次数等措施的决定”。决定称,经查,平安证券发布的《海欣股份直肠癌治疗性疫苗价值凸显:股价至少低估50%》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主要包括:一、研究报告存在不谨慎、不客观的情况,公司未能做好对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及合规审查,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第十条的规定;二、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受到平安资管相关人员较多的干涉和影响,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制作发布研究报告过程不受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三、研究报告在正式发布前,其主要观点已为平安资管有关投资人员所获悉,公司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防止制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相关人员在发布研究报告前泄露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违反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
  对此,深圳证监局责令平安证券增加对发布研究报告的合规检查并处分有关责任人。并要求平安证券4月30日前向其提交落实上述监管措施的具体方案。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平安证券人事行政部品牌管理室,有工作人员对记者示,“目前事情的落实还在进展之中,并没有可以披露的有关信息。”

  研究所走向没落

  平安证券研究所曾几何时与资产管理部门和投行并被称为平安三大支柱业务。但近年来,平安证券研究所却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2007年,平安证券研究所犹如一匹黑马,一举获得新财富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一名,而当年平安证券研究员邵子钦夺得非银行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郑武、田亚琳获得公路港口航运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二名。2008年,平安证券亦有多位研究员入选金牌分析师。曾任平安证券研究所的人士对外宣称,“我们最辉煌的时候,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曾在内部会议上称,平安证券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研究所和投行。”
  但这样大好风光的局面,自2009年起开始出现突变,先是金牌分析师彭波率先转投国信证券,接着在当年底,非银行金融业分析师团队邵子钦、童成墩、田良;交通运输仓储业分析师团队的郑武、岳鑫也步其后尘,集体投奔国信。至此,平安证券培养出来的金牌分析师骨干均已离开。而就连平安证券研究所的负责人高利也转投到了华创证券。
  2012年3月,平安曝出大幅裁撤研究员的消息。由于平安证券战略调整,以及2011年佣金不抵研究所支出,所以裁撤除13个重点行业外的分析师。有业内人士直指,平安证券研究存在三大硬伤——宏观领域很长一段时间提不出新的投资观点,基本上附和别的研报;策略研究更没有独到的投资方法;个股方面,分析师跟上市公司接触层级不够高,有的分析师只能向董秘了解。
  在2012年12月举行的“第十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上,平安证券研究所仅获得了“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二名,在行业研究中团队中,所获得的最好名次也有第二,无一项问鼎。
  “研究骨干的陆续离开,使得平安大伤元气,想要复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如是表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胜景山河万福生科 平安证券屡"犯事" 2013-04-15
· 平安证券IPO保荐奇观:造假变脸多获利更多 2013-04-12
· 万福生科案罚单渐近 平安证券红黄牌猜想 2013-04-12
· 传平安证券或因万福生科案被暂停保荐资格 2013-04-11
· 平安证券或遭史上最严厉处罚 2013-04-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