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IPO大扩容的东风,2009年中期以来,平安证券在IPO领域进行了大跃进式的扩张。在最高峰时,平安证券保荐团队的人数一度达到350人,保荐代表人达到85人。每年的申报和发行家数从几家激增至2010的51家、2011年的42家,连续两年居行业第一,同时人均产能指标也攀升到行业最高水平。
然而,在大肆扩张的背后,其保荐人员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
仅以万福生科的保荐团队为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平安证券指派的两名保荐代表人、一名项目协办人、四名项目组其他成员存在资历浅、无证上岗、专业不对口的情况。
比如,根据证监会保荐信用系统显示,保荐代表人吴文浩最早的两份工作经历分别为软件工程师、软件开发经理。即使在从事保荐业务后,此人也是频繁跳槽。2004年12月~2008年5月间,该人先后供职于4家券商的投行部,几乎是一年跳槽一次。
另一位保荐代表人何涛,资料显示其供职部门竟然是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项目组成员王为丰到平安证券投行部之前是在第一创业证券固定收益部任职。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能在保荐信用系统中找到项目协办人汤德智。据证券从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汤德智的证券从业资格证取得日期是2010年8月19日,距离万福生科招股书披露日2011年7月15日不到1年时间。
项目组成员何来维、周琳取得证券从业资格证的日期分别是2011年6月11日、2011年1月24日。这意味着,在万福生科的保荐项目中,此两人可能还是“无证上岗”。
有投行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保荐人虽然对学历没有硬性要求,但具有机械、财会、法律方面的学历,往往更适合从事保荐工作,因为在资产评估、财务数据的审计、法律条款的认定上,这些专业往往具有优势。“一个最初是做软件的,一个是做固定收益的,让这两个人保荐一家农业企业,其专业受限是很明显的,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专业与保荐的企业不对口,并不影响平安证券四年来在保荐业务中赚得盆满钵满。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09年7月10日以来,平安证券通过98家IPO项目获得的独立承销费用合计43亿元,再加上与中信证券共同保荐的方正证券近亿元的承销收入,4年来,平安证券在IPO业务方面赚了约45亿元。而国信证券赚了38亿元,券商“一哥”中信只赚了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