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指出,发达国家央行长期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加大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当天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分析章节中说,从短期来看,发达国家央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改善了国内银行业状况,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但从中期来看,发达国家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过长,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并增加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报告指出,虽然目前银行业尚未出现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可能会转移到影子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同时,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可能降低银行修复资产负债表的紧迫性,导致银行推迟减记不良贷款,增加未来信贷风险;银行业过度依赖央行借贷也会影响银行间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此外,发达国家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时可能导致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迅速大幅上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和令持有大量债券的银行遭受损失。
报告建议,决策者需要加强对潜在和正出现的金融稳定风险的监测和评估,运用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包括提高银行资本金和流动性管理要求、实行动态前瞻性拨备等措施降低金融体系风险。此外,发达国家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时应提前与市场沟通,清楚表明其退出策略,让投资者做好准备。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助理主任劳拉·科德雷斯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发达国家超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造成的负面溢出效应将在下周发布的报告第一章中详细分析,当日发布的是报告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她建议,新兴经济体可以通过灵活的汇率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和资本流入管制措施降低这些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旗舰报告之一。基金组织通常每年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和秋季年会期间分别发布上、下半年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今年的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定于4月19日至2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