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O专项财务检查自查阶段的结束,从4月起,IPO专项检查进入全面复核阶段。近日,证监会进行了下一阶段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共计抽取了30家企业为下一步抽查对象,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创业板10家。
由于IPO财务抽查将深入到企业现场检查,因此,抽查应该是整个IPO财务检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这对于IPO企业来说也是最严峻的考验。一些IPO公司在自查中的一些谎言,检查人员在闭门看材料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在深入到现场检查时,随时都有可能被发现,甚至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可以说,到现场检查是发现IPO企业是否存在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一些业绩变脸、财务造假的企业,在专业人员的现场检查中很可能会露出马脚。因此,现场检查是打击IPO公司财务造假的利器,市场对IPO财务抽查寄予着很大的希望。
不过,就这次IPO公司财务抽查的安排来看,至少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抽查企业数量太少,不利于保证IPO财务检查的质量。截至4月3日,只有167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这一数量远低于市场预计的撤单企业数量约300家的水平,这表明还有不少企业心存侥幸。这也使得下一阶段的复查与抽查形势更为严峻。而这次只安排了30家抽查企业,抽查比例只有5%,这一数量与严峻的形势相比并不相称,即便最后将这30家抽查企业全部拒之于IPO的大门之外(这种可能性不大),最终IPO公司撤单的数量仍然远低于市场预期。虽然IPO复查环节也有可能发现问题,但由于主要是看材料,而这些材料又是经过IPO公司精心梳理的,因此在这个环节能阻挡的IPO公司数量较为有限。
二是IPO财务抽查应该是重点抽查,而不是随机抽查。开展IPO专项财务检查的目的是要打击业绩变脸与财务造假行为,把这些有问题的公司挡在IPO的大门之外。所以,IPO公司的财务抽查,应该是针对一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公司来进行。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对IPO公司的“公平公正公开”问题,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进行随机抽查。这种随机抽查,明显不利于揪出问题公司,让一些有问题的公司成了漏网之鱼。当然,从证监会这次的随机抽查来看,也还是侧重曾有违规历史的中介机构所涉及的项目。但由于目前采取重点抽查的方式,也让一些问题保荐机构所保荐的项目成了漏网之鱼。
三是IPO财务抽查的程序出现问题。之所以在进入4月就仓促进行抽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PO财务检查有赶时间的嫌疑,以便尽快为IPO重启让路。根据原来的安排,今年4至5月,证监会审核部门将对每家在审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对照自查报告,发现有该查不查的,直接移交稽查立案。之后,将重点抽查20至50家企业,前往企业现场检查。但如今IPO抽查与复核同步进行,由于没有了复核做基础,自然也就不能确定哪些公司有问题,这样重点抽查也就变成了随机抽查,导致了第二个问题的出现,使IPO专项财务检查的质量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