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五条”的市场影响出人意料。一边是房价仍按原有节奏上涨。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2013年3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10个月上涨,同比连续第4个月上涨,涨幅继续扩大。另一边,相关的金融市场却很不淡定,与房屋建筑相关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紧跟调控表态而跌宕。从2月20日中央出台新“国五条”开始,螺纹钢1310合约、焦炭1309合约、玻璃1309合约等主力合约价格集体跳水,3月1日中央细则中的“20%个税”,尤其成了重创市场信心的黑手。 但到3月17日“两会”结束,由于本届“两会”没对楼市调控着墨过多,投资者情绪随之缓和。并开始意识到:当20%个税加之于二手房交易,将会推动刚性需求流向新房市场,这反倒是对建材类大宗商品的利好。上述三大品种迅即止跌。 可惜好景不长。当3月25日广东公布首个地方细则,“20%个税”被避而不谈,市场再次炸开锅,由于预期二手房交易被秒杀的概率不大,因此过分看多新房市场的风险便陡增,相关商品当日起再度下探。 再到4月1日,即地方细则扎堆面市后的首个交易日,因只有北京等少数城市出台了严厉细则,大部分城市站入“温和阵营”,结果三大品种没做太多犹豫,很快在次日便止跌回升。至此,新“国五条”尚未撼动房地产实体市场,却让与房地产相关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经历了数番激烈对决。 这轮实体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背离绝非偶然。房地产实体市场“不动声色”,源于财税制度尚未调整,房贷门槛尚未上调,投资投机活动自然沿着现有轨道继续狂奔。不过,各地在拿捏“国五条”尺度上的差异,却将最能挑起金融市场兴奋点的因素,即“概念”托出了水面。 对金融资本而言,有落差才有概念,而有概念必炒作。何况钢材、玻璃等市场已深陷产能过剩泥潭许久,基本面并无足够的文章可做。相比之下,“国五条”引发的市场情绪震荡,却在很短时间内生成了大量多空概念,显然更对金融资本的胃口。 “金融”代“实物”,或成中国房地产投资的新宠。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伴随中国货币超发的速度放缓,以及“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房产税等深层次调整的迫切需求,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进入“供需决定论”阶段。这一转变虽不会以疾风骤雨的方式降临,但温水煮青蛙的威慑也不容小觑,房地产实物投资收益的缩减,必将挤出风险偏好型资本。 与此同时,基于房地产的金融投资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却可能迅速膨胀。在以房产税为代表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到位之前,行政式调控仍将唱主角,各类市场参与者围绕调控时机、方向、力度等的博弈,或为金融资本提供难得的炒作素材,这甚至可能导致房地产金融投资替代传统的实物投资,成为中国投资市场扩容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