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掌门议汽车强国梦 自主品牌加快创新大势所趋
2013-04-11   作者:记者 王自宸/博鳌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国,但外资技术控制、销售垄断,数据繁荣背后难掩“汽车代工厂”的尴尬。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奇瑞、长安等国内汽车业龙头企业掌门人齐聚一堂,共议如何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
  业界人士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业尚只完成基本产业布局,“赶英超美”前途漫漫。当前国内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夯实核心竞争力,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完全有把握在未来全球汽车产业中赢得一席之地。

  汽车工业发展空间正遭蚕食

  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汽车产业的开放与融合”圆桌讨论会上,国内汽车大佬弧形围坐,回顾30年来中国汽车合资发展历程,喜忧参半。
  “虽然成立合资企业,但是大部分技术仍然控制在外方手上。”新华信联合总裁林雷直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长达60年,但在外资车企的帮助下,现在也只完成了整个产业链的基本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鼓励引入合资机制,先后有大众、通用、福特、雪铁龙等车企陆续进驻中国,与中国车企成立合资公司,产生桑塔纳、北京吉普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合资汽车品牌。
  “上汽从地方性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才能和世界汽车公司合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评价说,外方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管理人才,让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外方将早已淘汰的技术带到中国,还要收取“技术转让费”;生产汽车,外方则要收取“品牌使用费”;采购零部件,外方要指定供货商。实际上,外方是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牵制中国汽车行业的自主发展。
  “几乎所有的合资企业中,外资的话语权都高于中方。”广汽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说,过去十多年来,广汽本田在自主创新研发上投入几乎为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市场主导权缺失,大多数合资企业产业功能仍不完整。
  很多企业的掌门人认为,虽然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900万辆,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但数据繁荣背后是整个汽车产业“技术不强”、“利润不高”的尴尬。近期,大众、奔驰等较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车企开始在中国设立独资的销售公司,外资车企正谋图控制技术研发和产业流通等利润率最高的两个环节。业界人士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空间正在遭受蚕食。

  自主品牌加快创新大势所趋

  历经千呼万唤后,今年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汽车三包”条例,首次在汽车消费领域引入信用保证办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为破解汽车维权难铺路。
  条例公布后,股市一度出现“异象”,尤其是自主品牌股票下跌的幅度相对较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因三包政策对车辆质量要求标准较高,市场对我国汽车品牌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仍持谨慎态度。
  “怨国产车不争气,买合资车又受气。”海口市民陈飞说,媒体多次报道外资车企对内对外采用双重标准,其傲慢态度可恨,但其品牌影响力大,让你忍不住要购买他们的产品。“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如果自主品牌在质量、品质、服务上提一个档次,我肯定愿意买自主品牌。”陈飞说。
  “只要东西好、产品好,市场是不愁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试水企业,奇瑞汽车过去很长时间将精力主要放在做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和平台技术上,现在企业更进一步,开始考虑引进国际化开发体系,国际化开发标准,国际化开发流程和理念来进行开发。
  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也表示,目前企业已开始探索“合资自主”道路,同时企业还投资30亿元打造研发公司,旨在进行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业界人士认为,过去30年,中国汽车用开放做筹码学会了制造,外资企业用融合做武器实现了壮大。未来,中国汽车销售峰值将达到3500万至4000万辆,汽车产业链将快速延伸,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主品牌加快创新,参与竞争已是大势所趋。

  发展新能源汽车仍是技术创新

  改变“洋品牌”控制的现状已成为各大车企掌门人的共识,但在汽车产业究竟如何发展,仍充满未知数。在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今天,自主汽车品牌能以此为契机实现崛起吗?
  根据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我国的乘用车平均油耗要求将进一步下降到每百公里6.9L,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要手段。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展。
  “我们的自主品牌有了长足进展,不仅仅是技术水平问题,特别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方面都有批量投产和运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说,2008年,公司投入20辆燃料电子车服务奥运,2010年则投入超过1000辆车服务上海世博会,有1.2亿人体验了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自主品牌已经超过了合资企业的产业化水平。”
  据了解,在国家多年来推动下,截至2012年底,全国25个试点城市共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2.3万辆,私人领域0.44万辆,业内普遍认为,只要解决整车、电池和控制系统上的问题,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具有发展前景。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落脚点仍是技术创新,业界人士建议,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人才仍然缺乏,各企业除自修内功,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育外,更应该考虑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联合行事,抱团出海。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说,在挑战和压力面前,只要国家有决心,加之企业自身努力,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日三大车企交2012成绩单 丰田年销量入华来首降 2013-01-08
· 跨国车企召回"内外有别" 质检总局被指无能 2013-01-03
· 俄最大车企伏尔加汽车集团召回逾4.5万辆汽车 2012-12-27
· 日系车企在华产销下滑不止 不舍退出反加速投资 2012-12-03
· 9月日系车企销量整体下滑超四成 2012-10-1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