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被指扼杀创新
运营商“全行业通吃”局面亟待打破
2013-04-08   作者:记者 侯云龙/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赵乃育/绘
    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有媒体报道,“工信部官员称微信肯定收费”,引起业界和广大微信用户的热议。《经济参考报》记者最新了解到,目前工信部尚未对“微信是否收费”做出正式决定,但监管部门微妙的态度让争议持续发酵。绝大多数用户和业内人士都认为,运营商向涉及3亿多用户的微信收费并不明智,不但会损害包括自身在内的各方利益,还会扼杀势头正旺的移动互联网创新。

  监管部门态度微妙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微信收费问题,监管部门态度微妙。工信部近期已两次召集中移动、中国电信、中联通三大运营商和相关OTT企业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微信业务给运营商的短信、话音等传统业务造成的冲击问题。会议上三大运营商提出准备向类似微信这样的业务进行额外收费,而工信部的建议依旧是,收不收费相关问题由市场来决定。

  不过,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表示,运营商向微信收费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工信部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由于这是行业主管部门就微信收费传言首次公开表态,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微信收费可能从传言变成现实。
  此外,有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了运营商可能的收费标准:包月用户每月10元;按收发条数收费,100条以下免费,100到600条5元,600到1200条10元,超过1200条每条0.02元。而另有知情人士介绍,腾讯和运营商协商的结果是,发送信息每条5分,语音每条1角。不过,腾讯公司7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对上述传言予以否认,并表示腾讯不会向微信用户收费。
  至于收费方式问题,有电信运营商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运营商自身利益出发,肯定会向微信等OTT业务收费,但收费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一种是采取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微信包月收费,即向用户收费;另一种,则可以采用法国电信向谷歌收取占用宽带资源费用的方式,即向OTT服务商收费。从国内的情况看,如果向用户收费,势必会影响用户使用,这不但会伤害用户,运营商自身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运营商最终的收费方式,可能是要求腾讯这样的OTT业务服务商,按照占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交纳相应的费用,以供运营商进行网络维护。
  事实上,有关运营商将向微信收费的传言,最早出于今年两会期间。会议期间,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提到,OTT业务对运营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时坦言互联网公司很多业务依托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开展,这本身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短板。
  所谓“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流行的术语,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之意,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例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均推出了各自的OTT业务。这些OTT服务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
  有消息称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与腾讯展开谈判,主要内容是如何监管腾讯的OTT业务,以及如何向OTT业务收费。由此外界推断,微信可能也要开始向用户收费的消息。但腾讯官方却一直给予否认,表示此消息纯属谣传,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收费的。

  收费仍存巨大争议

  对于微信收费,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微信等OTT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运营商传统的高利润业务,运营商正面临被管道化、收入降低、流量价值下降的困境,因此才决定对微信收费,以保护自身的利益。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运营商面临的压力,2012年全国短信发送量达到8973.1亿条,同比仅增长2.1%,远低于2011年6.2%的增幅;而2013年春节期间,全国语音通话业务量较上年减少20%。近期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公布年报显示,与惨淡的短信、语音业务相比,数据业务流量激增,2012年年报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中国联通全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2%;中国电信2012年手机上网总流量增长约2倍。尽管增长迅猛,但这些流量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微信这样的OTT业务,除了少量的流量费用外,很难给运营商带来与传统业务一样的高收益。
  目前,已有多位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先后表示,微信的运行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的信令资源(一种代表用户在线的数据),有“免费搭车”的嫌疑,有必要额外收费。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教授王亚峰解释,运营商的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通俗地讲,就好似信号灯和公路,信令走的是控制信道,流量、语音走的是业务信道。现在的问题是,微信“永远在线”,占据了大量的控制信道,有可能造成运营商的控制信道拥堵。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则表示,信令资源并不存在紧张问题,“即便真的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该公布数据,不应自行裁判。”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也认为,大量网络信令资源被占用的责任不在微信,而是暴露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
  姜奇平同时表示,微信收费涉嫌双重收费。“目前移动数据业务采用根据流量付费的模式,消费者已经为此支付了费用,另外再支付流量费以外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不过,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剑秋教授则表示,微信作为一种产品,既然有成本,那么不可能永久性的免费。
  而手机用户却质疑,近年来,三大运营商都开发了类似微信的手机聊天软件,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的翼聊,运营商为何不拿自己的这些产品开刀?况且,微博、QQ等移动社交工具数不胜数,为何唯独针对微信?

  垄断小利不应扼杀创新

  目前,多数业内人士担忧,微信收费不但会伤害到用户,更会扼杀目前势头正旺的互联网创新,因此呼吁运营商不应为垄断小利而损害到目前国内日益向好的创新环境,而要利用运营商的优势,扶持创新企业,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最终和广大创新企业一起实现共赢。

  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存在着类似的担忧。北京的多家互联网公司高层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旦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不管是对用户还是OTT服务商,都会极大地打击行业的创新热情。三大运营商利用其对市场的支配地位,一方面攫取暴利,另一方面拒绝创新甚至扼杀创新,已经给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但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随着近年来行业整体的发展和环境的好转,创新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在创新上做文章。
  “从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看,微信的火爆才刚刚开始。随着未来国内网络质量的提升,移动电子商务、移动阅读、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移动位置服务等各类新应用会层出不穷,其用户数量和产生的流量也将是微信级别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应用还将衍生出全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果运营商收费,那么损害的不仅仅是OTT服务商和用户的利益,还可能扼杀一个百亿量级的新兴行业。”一位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高管这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一些互联网企业认为,运营商应该抓住目前国内互联网市场创新旺盛的机遇,以实现运营商的快速转型和业务增长。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增长仍有巨大空间。以中国联通为例,2012年所有移动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达47.9元,同比提高1.3%,但3G用户的ARPU为86.1元,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而从3G用户的使用习惯看,会更多的使用各种手机上网服务,相应地对数据流量的需求也更大。而中国联通的主要3G合约中,均包含大额的数据流量包,而通话和短信等服务的资费也与普通的2G资费标准持平。这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选择中国联通的3G,并倾向选择具有大数据流量的高价合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调查显示九成网友表示“若微信收费将不会继续用” 2013-04-04
· 勿用收费方式扼杀微信 2013-04-02
· 立即打消微信收费的念头 2013-04-02
· 应为微信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2013-04-02
· 收费问题不只关乎微信 2013-04-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