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商品,中国需求将带动区域经济共赢
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
习近平还表示,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中国将积极参与亚洲区域合作进程,坚持推进同亚洲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区域次区域合作。
多位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参会嘉宾表示,当前,实际上已形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美经济自由区两大经济一体化体系。而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其经济一体化却迄今无突破性进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日渐高涨,亚洲地区的新一轮区域化浪潮正在形成,这必将给亚洲各经济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7日在博鳌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这无疑将为亚洲下一步的发展打开大门。
魏建国说,亚洲各国发展程度不同,整合力度不够,实际上目前是五个区域:东盟、中日韩、中亚、印度、俄罗斯,而融合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互联互通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跨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大交通运输网络、电站、水坝等建设,而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和金融业的合作,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是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探索。
魏建国表示,亚洲国家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合作的新亮点,例如进一步加深文化、教育培训、物流等行业的交流,探索共同开发,联合“走出去”,成立合作基金等新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涵盖更多国家地区的次区域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斯蒂芬·格罗夫认为,互联互通是区域合作的重点,会使区域内交通耗时大幅缩短,继而产生巨大的贸易拉动效应。他举例说,“沿东西走廊横穿泰国和越南之间的老挝,用时已从12小时左右降至3小时。从老挝边境到越南沿海岘港市仙沙港的时间,从6小时降至4小时。柬越双边贸易在2003年至2011年中,年平均增速超过80%。”此外,区域合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建立重要的发电(尤其是水电)和跨境输电网络,使电力贸易能在整个区域内进行。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说:“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一个强劲趋势。利用规模经济和动态效率,该地区提升了生产力和竞争力,还增加了区域需求。”
“在贸易一体化方面,亚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十年内,亚洲内部的贸易增至原来的3倍,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地区贸易增长得更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指出。
而比起贸易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取得进展的空间显然更大。格罗夫表示,在亚洲,金融一体化进程落后于贸易一体化。亚洲投资者更偏爱本国或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随着发达经济体纷纷调整财政收支,亚洲金融一体化将会深化,亚洲金融市场将融通更大数额的本地区储蓄资金,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扩大以本地区货币计价的债券市场。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亚洲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不过目前在这方面的合作更多是一些“预防性”的制度安排,比如货币互换机制等,到了目前这个阶段,需要开展其他层面的合作,来进一步拉动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而搭建地区性的融资平台可能就是方式之一。“搭建地区性的融资平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以是建立类似于金砖合作发展银行这样一个机构,不过,刚开始就建立这样一个机构有困难,可以探索其他一些创新的方式。实际上,平台的概念很广泛,比如实施一些融资便利化的措施,或是在本区域内进行一些便利化的支付安排等。”丁志杰说。
不可否认,亚洲经济一体化也面临一些潜在的挑战。格罗夫指出,亚洲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区别明显。欧洲一体化是从政治层面构思和推动,属内部导向型,且注重制度。而亚洲一体化主要受市场推动,属外部导向型,且制度较为松散。亚洲各经济体在经济规模、资源禀赋、收入状况、人力资本以及治理等方面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