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宣布,27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同时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这意味着2009年5月出台的“22个工作日+4%变化率”的原机制退出历史舞台。
试行四年多、博弈两年后,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终于“落地”符合预期,多数网民认为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更进一步,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更强,市场化程度更高,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成品油市场,未来完全市场化可以预期。
完全市场化可预期
多数网民评论说,目前来看,尽管新机制还是政府调控下的半市场化体系,市场化“小步慢走”,但该机制还是向市场化改革方面迈进了一步,肯定会根据市场反应再进一步完善。
网民“Stanford于洋”说,这次油价调整机制目前看是微幅的,朝合理化机制趋近。虽然“原油价+成本+5%利润”的价格模式仍存在,其造成的过度和不当投资、过高和无效率的人力资本投入等问题仍然存在;但是缩短调价周期有助于减少国内外油价脱钩现象,取消了4%的波动限制也利于更好地传递市场信号。
署名“王秀强能源经济”的微博则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采取间接与国际接轨方式,市场化以小步慢走为主。而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市场定价,以竞争形成价格。这不是油价机制所能实现的,需要同步配套市场化的改革设计。
应朝更利于消费者方向发展
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不少网民表示,目前来看,油价的降低可以抑制很多领域和行业的物价上涨,有利于消费者。
署名“冰雪玫瑰18”的微博说:“我的车没油了,正赶上今天(27日)降价,难得碰到中奖降价之类的我终于碰上,降价总是好事。”
但也有网民担忧,这种调价机制将会导致消费者承担更多的炼油成本。
署名“刘戈”的微博说:“油价调节新机制将取消4%边界条件、缩短调价时间,看起来这是向市场化迈进了一步,但这一步是对炼油企业重大利好,而不是消费者。”
还有网民担忧油品质量仍旧得不到提高,期待与国际接轨。署名“罗宁律师”的微博说:“我们的油价与国际接轨,油品的质量没有与国际接轨,我们还在承受严重的空气污染;油品经营的开放和自由竞争也没有与国际接轨,我们还在承受垄断,消费者没有选择权。”
改革尚需配套完善
不少网民希望新机制对未来的油价变化起到合理的调节作用。并期待在执行好新机制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
有网民认为,目前,我国成品油的生产、贸易和价格还不具备完全自由化、市场化的条件。但完善后的定价机制将引导市场参与者理性应对价格波动,为今后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奠定基础。
能源经济学者、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发微博评论说:“政府将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调整挂靠油种,这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大步,但是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当国内价格总水平显著上涨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国际油价短时内出现剧烈上涨等特殊情形,政府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缩小调价幅度,由于无法严格定义,希望政府今后能够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