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门独院的二层楼房鳞次栉比;整洁平坦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一望无际集约化良田郁郁葱葱……走在广西百色的“华润希望小镇”里,如同漫步在环境幽雅的都市高档小区里。若不是旁人提醒,我们已经忘记这里是红色革命老区百色市的一个小村庄。 “希望小镇”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西北乐片区,下辖洞郁、塘雄、那平、那水四个自然村,共有农业人口1428人,人均年收入仅2390元,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地区。和许多贫困地区一样,周围都是石山枯木,人烟稀少。 “过去小镇全是斜房土路,雨天一踩一脚泥,农民不讲卫生、不洗澡,农产品找不到销路。如今家家户户用上卫生厕所、清洁灶、自来水,土路变成水泥路,污水汇入生态湿地。镇里还建了一流的幼儿园、学校、敬老院、卫生站。小镇第一次有了物业管理。”“80后”居委会主任李钊说。 在村民罗志珠家里,《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超大屏液晶电视机、影碟机等家电设备基本配齐,生活条件赶超不少城市里的家庭。配套建设的还有一间配有三级化粪池的卫生间、一间厨房、一座配有养殖棚的沼气池,这样的改建规模在小镇里是统一的。 罗志珠说,改建一套住房,村民自筹30%的资金,其余由援建“希望小镇”的华润集团负责。“以前祖祖辈辈住茅草屋、破砖房,没想到如今也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每户人家只要花上4、5万元,就有新房住。剩下的钱还能添置点像样的家电,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住房、道路改善了,相应的教育、医疗等综合配套设施相继完善。小镇建设尊重农民安土重迁的心理,最大可能地保持村落的生态原貌,让农民实现“就地市民化”。在家门口就医,在现代化的学校里上学,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干活并享有其中的股份……很多农民因此返乡就业,纷纷干起专业种植和养殖。百色“希望小镇”300余户村民中,近年来就有近80名年轻人返乡。 李钊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几年前在外地打工,没挣多少钱,听说华润集团在家乡投资,又是建新房,又是提供就业机会。于是他回到家乡,在专业合作社里做调度工作,负责农产品的分销,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李钊是个机灵、能干的青年,没干多久就成了合作社重点培植的骨干对象,负责农超对接工作。他从“胆怯小生”一跃成为“精英骨干”,能够直接与超市进行业务商谈。“我们不能一辈子靠政府、靠华润集团的帮扶,我们要为将来做打算。我的目标是将来能管理好农庄,让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走出去,为小镇带来持久的财富。”李钊说。 要问小镇有没有发展前景,先看小镇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站在小镇里几个视野开阔的位置,一望无际的绿色沁人心脾。村民说,那是连片的小番茄、芒果种植基地,百色老区传统的特色农作物,在小镇里得到了规模化的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小镇及周边已经有10000亩土地被盘活。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土地平整、兴修灌溉设施、引进先进的耕种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耕种、施肥,产出比得到提升,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增值。合作社生产的果蔬和土鸡等,经由华润集团的营销网络走向全国。 “村民出租土地,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在合作社里干活,每个月最低也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以土地形式入股的农户还能拿到分红,村民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家越来越有自信了。”罗志珠说。走在楼宇间平整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慈祥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村里的老老小小都憧憬着改变生活的梦想。 如今,农民不用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万元。不断有外来农民主动加入农业合作社,当地已踏上集体富裕、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希望小镇”扶贫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前期帮扶的“面面俱到”与后期发展的“源源不断”。华润集团合理的整合资源优势,由旗下的华润建筑、华润水泥等企业直接参与基础设施的改造;华润万家超市、华润五丰农业等企业,帮助小镇实现农超对接、培育了地方的“造血”功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