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0日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一批共10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继去年成为“新三板”首批扩容试点后,武汉开始推进“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试点。资本市场的频频动作只是这里发力竞逐区域金融中心的举措之一。
作为社会和经济体中资源配置最迅捷和高效的场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成长互为因果,在中部区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之时,为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成为这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重要内容。
金融机构抢滩武汉
角逐的资本首先缘于武汉对金融机构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幸公杰去年11月参加“外资银行湖北行”活动第二次来到武汉,感受到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金融实力都有了质的提升。他说,武汉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这几年大为增强,会认真考虑在武汉设立营业机构。
中国银联负责人在银联商务武汉数据中心开业典礼上表示,选择武汉缘于这里金融业积淀深厚,科教人才密集,成本优势明显。
武汉对银行家们的吸引力从数据中更能显现。这里的金融办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武汉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69家,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29家,村镇银行1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证券、期货及证券投资基金68家,保险公司58家。
“从数量上看,武汉的金融聚集度已居中部城市前列。”武汉市金融办副主任方洁说,其中外资银行拥有量在中部排名首位。
武汉竞逐区域金融中心的另一个着力点,是金融后台服务的聚集。“未来金融业的创新,将由前台逐步向中、后台转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副所长叶学平认为,这对于武汉是一次赶超的难得机遇。
目前,在武汉设立或正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达27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数量超过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一位。
此外,这里还聚集了48家小额贷款公司,135家股权投资机构,45家典当行和19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
金融机构的聚集为实体经济勃发注入血液,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
武汉市金融办还联合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发起创建小微企业金融合作社,推动银行与政府基层组织和商会组织对接,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平台;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人保财险武汉分公司探索推出“企业法人保证保险贷款”,在产品设计方面引入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担保方式,打破贷款业务传统担保模式,着力缓解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难题。
统计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武汉社会融资总量达到3012亿元,仅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69.59亿元,增长18%,在第三产业中占比14.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具雏形
随着去年8月“新三板”扩容试点的获批,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场外市场全面覆盖的城市,并初步形成区域辐射力。
东湖高新区获批“新三板”扩容试点被湖北省金融办列入当年的十大金融事件之一。首批扩大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
有关专家表示,获批“新三板”扩容试点,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它是促进创新创业、催生武汉创新和促进创业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支撑中部崛起和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点项目和功能项目,是推动武汉金融改革与创新、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
截至2012年底,东湖高新区内已有10家高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6家企业正在申报过程中,新三板重点后备企业129家。
相较于“新三板”,门槛更低的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增加了更多融资场所。11月浙江、湖北等8省(区、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首批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意味着武汉能够中部率先开展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市场试点。
所谓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之外的场外交易市场,是对全国集中统一的新三板市场的补充,业内称之为“地方新三板”或“四板”市场。
截至今年1月底,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企业达31家,总市值47.8亿元。该所已为27家公司办理了34笔股权质押融资,实现融资额44.36亿元。
今年,该中心计划将托管企业扩增至400至500家,挂牌企业增至150家,中小企业在此平台实现50亿元融资规模。
叶学平说,资本市场架构的逐渐完善,融资功能体系的逐步健全,将“强壮”武汉在中部地区的辐射功能,并带动相关企业、产业在武汉扎堆。
科技金融试验场
作为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武汉通过引导、激励、风险分担等方式,鼓励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统筹整合包括银行、保险、风险投资、基金、券商等在内的各项金融资源,开展协同业务。推动建立银行、保险、创投、担保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投贷联动和银保联动贷款等模式。
东湖高新区是武汉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验场”。去年武汉市金融办会同湖北银监局等单位去年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了通过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
体制机制的松绑激发了个体金融机构创新活力。银行金融机构中10家支行被确定为科技支行,探索中国的“硅谷银行”模式。
汉口银行在光谷成立专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开辟科技信贷审批的绿色通道,引入两名外聘科技专家进入中心审贷委员会,将科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容忍度放宽为不良贷款率5%,相继推出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系列创新融资业务。
交通银行在示范区成立科技支行,启动“银行+保险+担保+风投”模式,对示范区重点项目和优质客户实行有条件预授信,参照本行信贷平均不良率,给予科技专营支行相对宽松的信贷风险容忍度。
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经总行批准成立了科技金融处,专职服务东湖高新区,是继上海、北京后第三家设立科技金融处的分支机构。
此外,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发挥基金投资与托管、债券承销、融资租赁、信托理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功能,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方案和金融服务。
中小科技企业成为金融创新之中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房产和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武汉玛雅动漫公司以其产品动画电影《闯堂兔》的播映权和美术作品著作权为质押,获得汉口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1000万元贷款。《闯堂兔》最终成为第一部在全国院线上映的3D动漫电影,引起业界轰动。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发明专利“硅基液晶微型显示装置中的纳米碳管技术”作为质押,获得武汉农商行1亿元银行贷款,打破国内单笔专利贷款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