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尚德破产 国联掌舵重组
|
分析人士认为,能否走出困境尚存变数
|
|
2013-03-21 作者:记者 王璐/无锡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曾创造中国首富的无锡尚德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破产。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组。而就在当日,无锡国联财务部经理周卫平入驻尚德董事会,被任命为尚德执行董事兼总裁,标志着国资重组尚德大幕的开启。 “周卫平入驻尚德主要是为了进行融资、资产盘活等方面的协调,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国联的自主性并不强,还是由政府主导展开。”国联高管层一位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联希望尽可能地实现市场化运作,考虑转变尚德业务方向。 无锡市政府内部人士也透露说,具体的重组方案将在近两天最终落定,无锡国联将进入并进行债转股。不过对于重组的前景,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政府挽救尚德,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能否摆脱困境还是充满不确定性。 3月20日上午10时,大风肆虐的江苏无锡新区显得潮湿阴冷。尚德P3工厂数个员工在清洗门口“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几个大字,而其它厂区门口也不时有员工进进出出。 “现在几个工厂都缩减了产能,只有少数生产线在照常运作,员工工资也有在发。”尚德内部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而“生命体征”的存在并不能掩盖尚德“病入膏肓”的现实。由于无法归还到期债务,就在当晚尚德被依法破产重组。据了解,由于从去年开始,全球光伏产品价格暴跌,行业呈现全面亏损的局面。再加上多头冒进、自身决策频繁失误,尚德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连续亏损,目前负债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本外币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已达到71亿元。 3月18日,由上述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向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对无锡尚德进行破产重组的申请。银行方面希望,通过改组和完善治理结构,寻找合适的战略重组第三方,使企业重生,产业重振。 无锡尚德对债权银行提出的破产重组申请无异议。“在重组期间,我们仍将继续和所有的债权人探讨可行的方案,来帮助尚德回到正常运营轨道。”尚德首席执行官金纬表示。 破产重组程序是指为无锡尚德及其债权人制定及执行重组计划。在此程序内,法院会委派管理人来接管无锡尚德,并主导尚德的重组工作,包括与银行债权人和其他债务人的商业谈判。无锡尚德将在管理人的监管下继续开展日常运作。 之所以让无锡尚德破产重组,主要是因为无锡尚德不仅是上市公司尚德电力的主要资产,也是无锡政府竭力保全的企业,当地政府期待公司在重组后能获得新生。而对海外投资者而言,无锡尚德也是尚德电力的主要贷款平台,若让无锡尚德破产,就能让上市公司债务得到极大缓解。可以说,这是一个经过长时间拉锯战、多方妥协的结果。 参与此次破产重组的第三方无疑是无锡国联。20日,尚德电力发布公告称,已任命周卫平为尚德执行董事兼总裁,范仁鹤为独立董事,而前者曾任无锡市国联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后者则是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任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据了解,无锡国联是无锡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国有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8日,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80亿元。至2011年底,无锡国联拥有全资控股企业75家,总资产426.3亿元,净资产143.7亿元。 无锡市政府内部人士透露说,具体的重组方案将在近两天最终落定,随着破产程序的启动,无锡国联将进入并进行债转股。据报道,无锡政府还有愿望引进一家合作伙伴参与尚德重组。 “国联一直不敢进入的原因就是没底,一是对尚德公司本身没底,谁知道埋了多少地雷;二是对整个光伏行业没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暖。前段时间经过排查,对公司的底有了一定了解。”上述国联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国联希望尽可能地按照市场化运作去重组,正在考虑转变尚德业务方向。 无锡尚德破产重组对光伏行业不会产生突变性影响。据无锡尚德主要供货方、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介绍,中能销售给无锡尚德的硅料一直保持款到发货,并且有长单计划和订金保障,价格虽然可以优惠,但从来不赊账。因此无锡尚德破产重组对中能公司并没有太大影响。 不过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破产重组能否使尚德走出困境尚存变数。目前,受欧美“双反”、产能过剩等影响,国内光伏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并陷入低谷。破产重组能否走出困境,还要看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能否改善。 “前景还看不到,因为尚德成本要比市场上其它企业高,以前可以说产品质量好,以此抵消价格高的影响,但现在当企业处在风雨飘摇中,再加之整个行业大环境都不好,这往往就成为劣势,再加上债务体量这么大,重组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民生证券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 受破产消息影响,尚德电力周三盘前一度暴跌40.27%,至0.35美元/股。而其股价在2008年曾达到90美元/股的峰值。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