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了30%,有的地方下降得更多。比如,我到安徽庐江金牛镇乡镇医院,一对老年夫妇在那里看病,他们告诉我,同样的药改革前是234元,改革之后是83元,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报销。
——孙志刚
全国现在已经有六个省级地区和另外30多个地市,还有150多个县实行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一体化,解决了或者讲在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下一步在总体上整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统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胡晓义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4日下午3时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志刚、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回答记者提问。各负责人回应了民众关心的基层医改、异地报销、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投入等热点问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孙志刚:医改难度复杂度越来越大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稍有松懈就可能会出现反复;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作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的孙志刚,面对聚满整个发布厅的记者,首先坦言了当前医改的复杂性。
就当前正在推行的医改,孙志刚称,这项改革三年多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台。”
对于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孙志刚表示,“机构改革一定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相信中国的医改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效,为全国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
对于医改的下一步工作,孙志刚指出,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医改四年累计投22427亿元
医改启动了4年,在这四年当中各级的财政投入共多少钱,主要投在哪些方面?
对此,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做了详细解答,“四年以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中央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65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28%提高到了3.19%。”
具体到医改五大任务,王保安介绍,“国家财政一共花了6800多亿元建成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在改革前三年,中央财政拿120亿元进行补助。从去年开始建立了稳定的补偿机制,每年拿91亿元,其中21亿元是用于支持村医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体系上,花了1300多亿元;第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花了1300多亿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也是两方面拿钱,为了支持公立医院的综合性改革,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累计投入了800亿元,同时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去年启动了311个县,每个县先给300万,去年花了9.3亿多元。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全国报销还有长路要走
每当谈及医改,“异地就医报销难”总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面对记者抛来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坦言,要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就医报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除了医疗机构分布的结构问题和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问题外,主要原因还在于,“一方面,全国13亿人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统一的。在2010年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只有1.03亿张,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到了3.5亿张,今年要达到4.8亿张。这张卡里有所有人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将来就有可能实现全国联网。另一方面是政策标准要逐步地统一。但是政策标准统一是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这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胡晓义表示,全国报销的目标我们是一定要追求,但是要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医改核心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指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十分重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下一步医改的核心内容。”
对于补偿机制的建立,马晓伟认为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二是改革支付方式,必须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按人头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第三,理顺价格体系,使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得到承认。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五项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选定的17个试点城市,各省政府选定的37个试点城市,超过2000多所公立医院当中同时推开综合体制改革,包括北京有5所医院,深圳的所有医院在内的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都取消了以药补医,采取了这方面的改革。”马晓伟指出。
另外,在破除“以药补医”这个问题上,马晓伟指出,“目前,全国有22个省,431个县级地区已经完成了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7个省对试点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反响良好。”